文/VR陀螺 Pancake
12 月 14 日, 在 OPPO 未来科技大会 2022 上,OPPO 展示了新一代 AR 智能眼镜 OPPO Air Glass 2。
作为 OPPO Air 系列的第二代产品,OPPO Air Glass 2 延续了前一代的一体式设计,以及Micro-LED 结合衍射光波导的方案,只是从单目升级为双目的同时,加上树脂材质,将产品重量减轻到仅 38g 。
38g,这可能目前最轻薄的双目智能眼镜。为一睹 OPPO Air Glass 2 真机风采,近距离观察 AR 产业最新 C 端进展,12 月 15 日,陀螺君来到了 OPPO 在深圳线下开展的新品体验区,一探究竟。
图源:VR陀螺
无限接近普通眼镜形态,OPPO Air Glass 2体验如何?
在本次深圳的 OPPO 线下体验区中,OPPO 展示了 OPPO Air Glass 2 “黑色”与“银白色”两个颜色版本。
外观方面,OPPO Air Glass 2 与普通眼镜形态相差无几,产品镜框边缘纤薄,只有左右靠近光机部分有大概 0.5cm 左右的突出模块。
据称,OPPO 二代 Spark 微型光机体积大小只有 0.5cc,不到一颗绿豆大小,相比前代体积减小了 40%。
黑色款(图源:VR陀螺)
无论是从眼镜正面还是侧面看,形态、重量几乎与正常眼镜无异,戴上眼镜外出几乎不会被察觉是一款AR智能眼镜。
图源:VR陀螺
眼镜左侧镜框上有一“小孔”,据悉,这是一个光线传感器,用于外界环境的亮度感知,可自主调节屏幕亮度。
银白色款(图源:VR陀螺)
右边镜腿前方印有 OPPO 的 Logo ,整体设计风格非常简约,与其智能手机、可穿戴产品风格基本一致。
OPPO Air Glass 2 的微光机设计以及紧凑的零部件分布,使其不仅光机实现了瘦身,还摆脱了“粗壮”的镜腿。镜腿部分可小幅外扩,以应对不同头型,同时还可进行 90 度向内折叠。关于镜腿佩戴设计,据了解眼镜目前主要针对的亚洲人头型设计。
图源:VR陀螺
交互方面,眼镜镜腿处设计了触摸板及物理按键。物理按键是相对于上一代产品增加的部分,其认为按键操作更便于用户使用。据称,未来还将支持语音操控。
除此之外,镜腿上还集成了常规的扬声器和麦克风。
图源:VR陀螺
陀螺君实际佩戴测试
OPPO Air Glass 2 镜脚处为磁吸式充电设计接口,不过现场并未展示其充电数据线或充电盒。
图源:VR陀螺
OPPO Air Glass 2 在外观上整体做到了更接近眼镜的形态,在陀螺君佩戴体验的十几分钟内,近乎感觉不到眼镜带来的重量,鼻梁部分也无丝毫没有压迫感,整体佩戴十分舒适。其镜架采用超轻镁锂合金材质,镜腿采用 PA 材质,不易沾染指纹。
图源:VR陀螺
应用场景方面,OPPO Air Glass 2 与第一代的核心场景并无太大变化。目前 App 内置七个应用功能,包括健康、提词器、翻译、探店、日程、天气和导航。
由于 OPPO Air Glass 2 还未正式发布,所以目前在展示区可以体验到的功能仅仅只有“音频蓝牙”与“提词器”两个功能,其他功能尚处于开发阶段。
图源:VR陀螺
其中,“提词器”功能需要配合手机配套 APP才能进行实时数据传输显示,“音频蓝牙”与传统蓝牙耳机类似,可用于音乐播放、电话接听等。
所应用运行于手机端,眼镜作为手机的第二屏以及音频输出端辅助使用。
据介绍,OPPO Air Glass 2 内置电池为 200mAh,在“提词器”场景下,可连续使用 3 小时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群专业观众长达数十分钟的体验后,OPPO Air Glass 2 机身并未产生发热,可见功耗足够低。
图源:VR陀螺(手机拍摄效果仅提供参考)
显示方面,OPPO Air Glass 2 采用衍射光栅波导光学方案,实现了双目 27 度视场角,结合JBD提供的单绿色的 Micro LED 微显示器,可带来超过 1000nit 的入眼亮度,即使在经过衍射光栅的大幅度光效削减后,依旧可以满足室内外场景正常光线环境下使用。
图源:VR陀螺
在手机端配套 APP 上,可以看到 OPPO Air Glass 2 还支持“天气提醒”、“闹钟”、“息屏”与“亮度自动调节”功能。通过授权设置,眼镜端还可以接收来自微信、短信等 APP 的消息通知。
图源:VR陀螺
OPPO Air Glass 2 内置 Apollo 可穿戴芯片,这也是其能够实现低功耗的核心所在。Apollo 芯片在 OPPO 的智能手表中早已被采用,如今年发布的 OPPO Watch 3 Pro 就是采用“高通骁龙W5+Apollo”的双芯架构,其中 Apollo 用来处理低功耗场景运算,而高性能场景则使用骁龙 W5 来进行处理。据了解,目前 OPPO Air Glass 2 需要无线连接智能手机使用。
当然,这样的产品逻辑其实也符合当前阶段,AR 产业链尚不成熟下,减轻产品体积重量与提高性能显示功能的综合考量。
继手机、手表之后的“第三块屏”,AR产品路径新突破
“元宇宙是互联网发展的新机遇,作为元宇宙的核心载体,数字生活所需要的 AR 设备,将向常在化、便携化、服务化、更高效的方向发展,虚拟生活所需要的 VR 设备,将向沉浸化、轻量化,体验更真实的方向发展,我们认为未来 10 年,VR 和 AR 两条发展路径将会走向融合,二者将在设备、技术和平台与内容方面实现统一。”INNO DAY 2022 开幕式上,OPPO 副总裁、OPPO 研究院院长刘畅在开场致辞中说道。这是 OPPO 分享的 2022 年消费电子洞察七大趋势之一,同时也凸显了 OPPO 对于 AR/VR 产业的关注。
图源:网络
2021 年,OPPO 预测,未来智能眼镜将成为继手机、手表之后,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第三块屏”。因眼镜本身具有日常随身佩戴的属性优势,在智能化技术的加持下,它很有可能成为新的超级终端入口,带来在场景、交互、算法、生态模式等更多全新可能。在办公、户外导航、日常信息提醒等场景,智能眼镜的使用体验甚至比手机更自然。
OPPO 对于 AR 产业的预测,也是它一直布局推动 AR 智能眼镜消费电子的潜在马达,在AR这条路径上,OPPO也已探索多年。
基于多年的探索,OPPO Air Glass 2 相对于上一代,不仅仅是单目到双目的过渡,更重要的是其改变了产品路径。
让AR 眼镜同时兼具“轻量化”,“环境识别”,“一体化”是产业一直在探索的难题,而现有的供应链技术,很难实现一款尽善尽美的 AR 眼镜。
所以,各大厂商其实都在做产品分割与场景细化,比较主流一个阵营是用 Micro OLED+BB/自由曲面光学方案实现的观影类产品,舍弃了一体化的产品形态,最大程度提高视觉冲击力,利用“AR 扩展屏”快速打开消费市场。
另一个阵营则是主打一体机形态,以 Micro OLED 全彩/Micro LED 单色+阵列/衍射光波导光学方案,切入信息提示以及一些细分场景的产品,如影目Air、亮亮视野听语者、光粒游泳眼镜、李未可骑行眼镜等。该类产品将显示效果拉到了“黑白电视机”时代,不过在保证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同时,将重量降到了与分体式观影类产品同级别的 60g-100g,以细分市场切入,利用“工具”属性来解决一部分用户痛点。
相对来说,以往的AR智能眼镜,其重点在于区别于眼镜之外更为垂直的功能,如观影、导航、听音乐、翻译、信息提示等。而OPPO的新品,基于树脂镜片融合,一方面将产品重量缩减到 38g,同时由于树脂镜片作为波导的封装镜片贴合在一起,实现了近视镜片与波导片融合,所以也就让 AR 眼镜首先作为一款眼镜产品成立。
树脂是目前近视眼镜、墨镜所采用的主流材质,虽然透光率、均匀性、折射率等参数不如玻璃,但轻量、耐摔的优势,作为眼镜的基础条件是材质的最佳选择。
融合屈光镜片后,产品路径将从“智能眼镜化”转变为“眼镜智能化”,从“普通眼镜”出发,首先解决佩戴的问题,使其具备一款普通眼镜所具备的功能——近视或墨镜,在其基础之上,再叠加智能化的功能。
这是 OPPO 与供应链的一小步,也是 AR 产业的一大步。相关阅读:《让双目一体AR眼镜减轻至38g,对话这家一年落地树脂光波导的中国企业》
而这样的产品路径下,对于原本就需要购买近视眼镜、墨镜的用户来说,新增的功能反而如“惊喜”般存在。
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上半年全球有视力问题的人高达26亿,其中27%的人来自于中国,近视人数达7亿,相当于中国总人口的一半。而另一方面,全球墨镜市场规模在2021年达到1828.24亿元(人民币)。
如果AR眼镜能首先让传统这部分戴眼镜的人群用起来,那市场规模将快速起量。
当然,事情绝不可能如此一番风顺,如今的产品实现了跨越式的形态进化,并解决了近视问题,但如今的显示效果、视场角、续航以及场景配套的应用仍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而在此之前量产和成本问题更将成为摆在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一道巨大的屏障。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网民可接受的近视眼镜价格调查中,超过 72% 的人可接受价格范围在500元以下,愿意买1000元以上近视眼镜的用户仅占5%左右,这也意味着,现阶段 AR 眼镜要抢占传统近视眼镜的市场几乎不可能。
参考 OPPO 去年第一代 Air Glass 发售时 4999 元的价格,结合供应链情况,OPPO Air Glass 2 售价预估不低于5000元,这显然对于近视用户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图源:网络
而另一个拓展方向——墨镜,虽然客单价和品牌溢价高,但除了雷朋、蓝道夫、欧克利、暴龙、Gentle Monster、宝丽来等老牌墨镜品牌之外,还有来自LV、Gucci等各大奢侈品牌的竞争。Meta今年发布的音频智能眼镜(无显示)就选择了与雷朋联合推出。
所以,在功能尚不足以撬动用户为其买单的当下,AR眼镜作为电子消费产品,很难将产品溢价提高,但作为时尚潮流单品,如果品牌溢价能力强的话,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售价也变得不足为奇。而如何打造一款时尚品牌产品,则是对于电子科技品牌商的一大考验,毕竟用户对于品牌的认知已经较为固化。
2023年,随更多产业巨头入局,AR 赛道将变得更热闹,而竞争洗牌也将更残酷,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平台之战,帷幕才刚刚拉开。
文章转发自VR陀螺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