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光而行 ? 第三届中国AR技术应用高峰论坛于12月15日圆满落幕
![]()
2022年12月15日下午三点,VR陀螺与CIOE中国光博会在VR陀螺视频号联合举办的“驭光而行·第三届中国AR技术应用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
在本次论坛中,VR陀螺与4位AR领域的专家大咖围绕AR相关技术发展阶段、应用领域、行业巨头布局、以及海内外市场差异问题进行知识共享。提问环节中,演讲嘉宾分别对产品性能、光学原理、硬件等业内的焦点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为AR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诚瑞光学AR/VR介绍
论坛上诚瑞光学研发高级总监言俊杰分别从——诚瑞光学的发展及布局、AR Waveguide技术介绍、VR Pancake技术介绍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带来了《诚瑞光学AR/VR介绍》的主题演讲。
![]()
言俊杰介绍到AR的显示光学发展路径是比较明确的,从自由空间光学到几何波导光学再到衍射波导光学。其中自由空间光学虽然有一个比较好的视觉效果,但其体积和视场角是它的瓶颈。几何光波导在视觉效果以及空间体积上,相对于第一代自由空间光学还是有较大的突破,但在零件的精度和量产工艺的实现上遇到了困难。
![]()
随着微纳光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衍射波导无论是从轻薄化、还是从光学潜力来看都是主流发展趋势。最初大家以全息光栅波导入手来实现光路偏折,到引入二维扩瞳来实现大范围的视场显示。在引入半导体加工工艺,实现了表面浮雕光栅结构的定制化开发后,其自由度和产品的定义性变得更广了。
![]()
言俊杰提到高折射率光栅材料,可以提升光波导显示的FOV和图像均匀性。衍射波导片光栅层数的设计会使其效果不同,诚瑞光学采用单层光波导方案来改善MTF和色差。单层光波导将提供更强大的优势,因为所有波段光线在同一镜片内部传输,也将产生最好的MTF和最低的成本。他还介绍到了诚瑞光学光波导工艺解决方案——NIL+Etching以及AR光波导的SRG后道工艺,光波导后道工艺流程与WLG相同,AAC在WLG后道工艺上积累的技术可以复制到光波导后道工艺上。
![]()
在Pancake的介绍中,言俊杰提到了VR显示光机的发展趋势,折叠光路是一个大家比较看好的方向,其中Pancake方案是目前从产品体积、成像效果各方面来看,发展潜力较好的一个技术方向。言俊杰透露,诚瑞光学的3片式Pancake新品正在刻制,预计明年1月底至2月初会投入量产,敬请期待。
光学传感器在AR产品中应用
艾迈斯欧司朗应用技术总监白燕恭以《光学传感器在AR产品中应用》主题分享,他首先介绍了艾迈斯欧司朗公司的发展历程和整体情况——在2021年完成合并后的艾迈斯欧司朗有接近50.4亿美金的年收入,工程师超过5000名,拥有40+核心研发基地。
![]()
其次还介绍了艾迈斯欧司朗核心光学解决方案产品技术及产品,包括发射器、光学元器件+微型模组、探测器以及集成电路+算法。
![]()
白燕恭提到在AR设备中传感器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眼动追踪和手势识别,是需要和头戴设备产生频繁交互的,第二类是关于显示部分的显示引擎和显示管理,第三类是关于佩戴检测、环境检测及生命体征,通过这些检测能更好地控制设备,降低功耗,和佩戴者本身的状况做一些适配。
![]()
白燕恭详细地介绍了眼动追踪的技术思路,技术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愿景。对于眼动追踪,现在已经实际应用的一个主要方向是,在看内容时,随着眼睛的方向变化,通过眼动追踪把视线所看位置的相应地方的内容做重点渲染,保证相应局部的清晰度和响应速度,来避免整个设备的功耗提高。另外还有焦点的变化,在看虚拟内容的时候,眼睛是需要去不断地调节它的对焦距离,来防止眼睛出现疲劳。
![]()
白燕恭还介绍了艾迈斯欧司朗的影像传感技术,在晶圆级光学和微型化图像传感器这两个技术的基础之上,做模组集成。通过晶圆级光学可以把整个光学系统的尺寸做的非常小,并且极大提高光学系统的性能。其中在微型镜头方面,艾迈斯欧司朗的NanEye微型镜头已经在医疗领域,如内窥镜中大量使用,未来在AR/VR中监测脸部情绪表情变化中可能不需要全局曝光,但需要微型镜头,这样能动态地观察人的情绪变化,对显示的应用本身做到一个辅助作用。
![]()
元宇宙·演化·AR眼镜
REALMAX总经理卫荣杰带来了《元宇宙·演化·AR眼镜》的主题分享,从人、科技、社会再到元宇宙四个不同维度的演化来深入浅出地介绍未来人机接口——AR眼镜发展的必然趋势。AR眼镜作为兼顾现实、虚拟和人本身的沉浸式眼镜,是步入下一期文明的入口。
![]()
卫荣杰提到,REALMAX以此为使命在不断践行着前路。从2014年最早的产品Realseer DK1,到2016年的HOLOSEER全息头盔一体机产品,再到2018年的REALMAX-乾,沉浸式AR一体机FOV达到119.5°的AR眼镜。
![]()
卫荣杰提到,REALMAX-乾这款产品是歌尔代工的,并拿到了富士康做了可视角的检测。其特点就在于可以实现单眼119.5°的可视角,双目超过120°的可视角,但光学厚度只有28mm,意味着比现在市面上的大多数Pancake还要薄,再加上6DoF定位和手势追踪,让体验者能够拥有完美的沉浸体验。在行业应用方面REALMAX布局广泛,包括线下体验馆,特别是最近很火的AR密室逃脱/剧本杀。
硅基微显示技术助力AR技术发展应用
芯视元CEO何军带来了《硅基微显示技术助力AR技术发展应用》的主题演讲,何军认为“XR眼镜是人们穿越元宇宙的法器,是每个现代人可以开的天眼;微显示芯片是打造这类法器的不二法门”。他首先从公司的发展历程和规模情况以及融资记录,介绍了芯视元是一家专注于智慧显示芯片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
![]()
何军介绍了硅基微显示分类以及原理和技术路径。他认为微显示芯片涉及芯片设计、材料设计及封装,光电调制特性等多个学科,由于交叉学科人才的稀缺,国内的芯片公司,显示面板公司无法在短期内复制。芯视元是目前大陆本土少有的具有自主研发LCoS,Micro OLED,Micro LED微显示芯片能力的公司。
![]()
何军从产品应用入手,介绍了微显示芯片以及六大应用场景:增强现实眼镜、车载抬头显示、三维动态全息图、便携式微型投影仪、光通讯、激光加工。
![]()
最后,何军介绍了芯视元在微显示领域的产品布局,其中包括LCoS、硅基OLED微显示芯片以及Micro LED微显示芯片。作为一个芯片企业,芯视元是一个后来者,但如今能和友商们处于同一代,一起为大家服务。何军认为,未来是一个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的世界,而元宇宙已经像空气一样在我们周围,你感觉不到,但是已经无法离开。
AR消费市场发展新阶段
VR陀螺总经理兼主编案山子以《AR消费市场发展新阶段》为主题发表了演讲,对AR产业的发展阶段与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她讲述了从早期的消费端AR探索者Google Glass、Magic Leap One、North Focals等,到现在的消费端AR产品的产品形态、产品技术及应用场景的演变过程。
![]()
早期的消费端 AR 的一些场景,基本上可以总结为以下这几个,包括导航、翻译、信息提示、电话、听音乐、视频、游戏。在案山子看来,现在的场景并未改变,而是探索场景的方式变了。案山子认为现在消费端的这些 AR 探索者,他们所推出的产品可以总结为三大优点:一是有非常精准的定位,会瞄准某一个领域去设计产品形态和功能;二是针对这个场景有更深的理解和挖掘;三是有比较亲民的价格。
![]()
案山子还提到产品形态的变化、产品价格的下调以及产品功能的丰富完善离不开底层产业链技术的进步。重要的进步包括Micro-LED屏幕的量产突破,以及高通专门针对AR领域研发的AR2芯片平台,以及衍射光波导与树脂材质的融合。案山子认为未来材料的方向会更偏向于玻塑融合,而不是其中一种。特别是OPPO Air Glass2的出现是一个比较大的突破,其结合了树脂的双目衍射光波导眼镜重量降低到38g,并且可以融合近视镜片,产品路径也在发生变化。
![]()
从之前的强调眼镜的功能和应用场景,到现在的以一款眼镜为基础出发,让AR眼镜看起来更像一款普通的眼镜。所有的技术也在此基础上向着目标前进,包括减小光机、缩小尺寸、减轻重量以及增加佩戴舒适度等等。
![]()
最后,从Google Glass第一代发布到现在已有11年的时间,任何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必然会经历大浪淘沙的过程。但在这11年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伙伴加入进来,创新者、颠覆者和深耕者手中的火把应该被更多人看见,用希望之光照亮整个行业。案山子希望与大家同舟共济,致敬每一位参与者,致敬每一束光,相信AR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至此,“驭光而行·第三届中国AR技术应用高峰论坛”圆满落幕。受邀嘉宾围绕着与主旨相关的AR、产业等话题发表了演讲,为产业带来了更清晰的AR行业动态和技术应用认识。未来,VR陀螺将继续致力于挖掘AR/VR行业机会,创建多元化平台,在XR垂直领域持续传递价值。
投稿邮箱:tougao@youxituoluo.com
文章转发自VR陀螺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