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宇宙:本站分享元宇宙相关资讯,资讯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平台立场无关,仅供参考.

真人可以穿越到虚拟世界玩“鱿鱼游戏”,元宇宙是“风口”还是“泡沫”?

  • 腾讯科技
  • 2021年10月09日08时

来源|腾讯科技


2021年,随着游戏公司Roblox上市,元宇宙概念走热,国内外大厂也纷纷大手笔投资元宇宙的相关企业和项目,争夺元宇宙的风口,亦有很多人觉得目前的元宇宙不过是VR概念的卷土重来而已,尚处于雏形阶段。那么, 元宇宙离落地还有多远?难点在哪里?


针对以上问题,腾讯新闻邀请到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顺为资本副总裁冯铮,以及ACE虚拟歌姬创始人&CEO郭靖,从元宇宙爆火背后的逻辑、元宇宙的机遇和挑战、元宇宙未来的投资机会等角度进行分析与解读,共同探讨“元宇宙是‘风口’还是‘泡沫’”。


核心观点:


  • 1.你的公司真正具备实力,还是仅仅打开“元宇宙”这个旧瓶装了一点新酒?如果你只是包装了一点封面,那就是“泡沫”;但如果真正创造了一种新的体验、新的能够让人沉浸其中的内容,并让用户在其中获得相应的收益,那这可能就是值得投资的新事物。

  • 2.今年和图像图形引擎、3D渲染引擎相关的公司都非常热,说明一级市场虽然存在泡沫,但很多投资人相对冷静,而媒体和二级市场反而对“元宇宙”概念炒作较多,这和一级市场投资情况相对割裂。

  • 3.到达一个以硬件为转折点的元宇宙拐点是很遥远的。让用户长期佩戴不足够优雅和简洁的穿戴设备,用户很难长时间沉浸其中,而互联网的原生用户躺在沙发上就刷完了手机,这才是所有被动消费用户的主流形态。

  • 4.巨头公司持续投入有助于往前推进元宇宙的发展,他们在磕一些相对硬的石头。如果没有Facebook持续投入,可能VR的发展,包括大家对虚拟世界,对《头号玩家》描述的世界信任度可能会大打折扣。

为什么纷纷搭上“元宇宙”这艘热船?

很多公司和元宇宙本身的概念并不沾边,但却纷纷搭上元宇宙这艘热船,什么是元宇宙?导致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吴世春:元宇宙的概念类似“旧瓶装新酒”,旧瓶就是原来的“虚拟现实“,新酒的内容更加宽泛一些,它还包括AI、大数据、区块链、游戏等,在体系上和内涵外延上都有了很大的不同,所以大厂也需要用“元宇宙”概念来把体系做得更大。
而小的创业公司,需要用新潮的概念去吸引VC的钱,很多原来跟“元宇宙”沾点边的游戏,纷纷说自己是元宇宙游戏,做区块链、VR、AR的公司就更兴奋了。
你的公司真正具备实力,还是仅仅打开“元宇宙”这个旧瓶装了一点新酒?如果你只是包装了一点封面,那就是“泡沫”;但如果真正创造了一种新的体验、新的能够让人沉浸其中的内容,并让用户在其中获得相应的收益,那这可能就是值得投资的新事物。

冯铮:元宇宙的核心在于给用户提供了什么不同的体验,相比较于“元宇宙”的称呼,我更倾向于用“视频”、“3D”或“虚拟世界”这些说法。元宇宙是非常终极的理想,可能会在二三十年以后才实现。在这个词火之前,我们在用《头号玩家》这个电影的概念作为元宇宙进程的理想状态。

从本质上讲,当很多新技术包括3D渲染、音视频互动、AI图像识别、语意理解、语音生成、5G基础设施等都成熟以后,可以把很多线下的物理生活通过互联网重新以虚拟方式构建一遍。

从这个角度来说VR、AR的硬件,今天还不够成熟,在这个逻辑下,我们一直在用以终为始的方式进行投资,我们可能不太愿意过度关注“元宇宙”这个概念,它太遥远了,更合适的逻辑是我有这个终极理想,然后我现在能干些什么。在这个逻辑下做投资可能是比较接地气的。

从2019年开始,我们一直在关注当下非常火爆的虚拟偶像,它会成为虚拟世界的交互方式,是虚拟世界里的APP。我们从那时开始,投资了一些企业,比如“次世文化”,这家公司一直在和很多科技公司合作。

今年和图像图形引擎、3D渲染引擎相关的公司都非常热,说明一级市场虽然存在泡沫,但很多投资人相对冷静,而媒体和二级市场反而对“元宇宙”概念炒作较多,这和一级市场投资情况相对割裂。

郭靖:我们创业者可能很多时候已经预测到有些事情会发生,有人后知后觉,可能前两年叫VR、AR,再前两年叫虚拟世界,现在被称之为元宇宙,它到底被定义为什么,没有必要探究这个概念内涵和外延。

你会发现人类的分布本质上还是符合“熵增”的,给人类开辟一个空间,不用问为什么他就会往那个空间迁徙。比如在大航海时代,为什么这些人九死一生,要去新的美洲大陆?没有为什么,他寻找的不是增量,仅仅是寻找变量。

互联网是一个新的空间,我们现在看到的互联网是空间的初级形态,接下来演变成虚拟世界可能需要更多的consistency(连续性),我们在线上开会和线下开会信息的不同在于,我们有多少的程度是consistency的,有多少程度是需要脑补的?这会决定空间的拟真程度,以及这个空间的连续性。

从这个角度讲,如果Roblox定义的元宇宙是“consistency”这个概念,那么,Roblox跟游戏的区别到底是什么?《魔兽世界》创建了一个“子世界”,在这个子世界里面有自己的目标,有一致性的人,一致性的目的,一致性的组织,但是他们全部为了一个子世界的目标。子世界和我们现在所处的母世界是不关联的,它是一个理想的世界。如果子世界和母世界打通,你的目的不是为了部落,而是为了让你作为人在这个世界当中的生活变得更好,并且产生出一种互通的价值,这个世界会更consistency,人类就会不可逆地往这个世界迁移。

有些趋势它不是说未来比现在好还是比现在更差,或者它效率高还是低。比如,创业者到底在做什么?有的时候我们真是为了社会做贡献,但是你的本能是在寻找变量,这是大家都说的元宇宙的本质,在某种程度上大家意识到这个事情可能会让人类的生活方式有一些巨大的变量。

2000年-2010年是PC互联网发展的10年,2010年-2020年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10年,下一个10年的新机遇会是元宇宙吗?

吴世春:如果按照时间线来看,现在有点像1999年的互联网,那时候包括各种锚、宽带还没有出来,网络速度还很慢,整个硬件设施也没有达标。但大家对互联网的憧憬已经非常丰富了,市场上也充满了各种概念的炒作。彼时美国VR设备的普及量还很低,而美国去年VR已经达到千万级别的家庭出货量。

反观当下的“元宇宙”,硅谷在元宇宙的创意上领先国内蛮多的,我们国家的一些大公司也在跟着Facebook的步伐向前走,它们跟进的速度很快,中国也有很好的用户基础,各项游戏和硬件能力也不差,但缺的就是类似于“苹果4”这样的设备出来的时刻,那个时刻会引爆这个市场,也就是说一款稳定又好用的应用设备出现将是点燃元宇宙的拐点时刻。

创业者也好,投资人也好,都在里面寻找一些爆发前夜的机会,对比互联网时刻的1999年或者移动互联网的2008年。

冯铮:游戏是大家懵懵懂懂进入“元宇宙”行业以后看到的第一个方向,因为它用到了3D或者2D的交互方式和渲染引擎,游戏有构建虚拟世界的基础能力。我经常开玩笑说,今天,进入这个世界的VIP门票是在游戏公司手里的。

首先能够在虚拟世界被应用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引擎,它们不一定被用来构建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游戏,可能是用3D化的方式去构建一些新的体验。比如说我们今天这个会如果不是用视频开,而是在类似游戏的场景开,是不是更有趣的体验,这是很多创业者在尝试的方向。

本质上Roblox用游戏切入虚拟世界,Roblox也有一些非游戏的应用,GUCCI在Roblox里做了一个“游戏”叫GUCCI Garden,大家可以在里面逛街买东西,很难说这类创新体验是不是游戏。

前段时间上映的电影《失控玩家》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大家在虚拟世界里的交互方式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们会越来越频繁地用自然的方式和数字人交流,未来我们自己也可能化身成数字形象。

但实现这些游戏效果的前提是需要各种基础设施,比如芯片、算力、各类引擎等,美国很多公司如Epic Games、Unity、英伟达在基础设施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内也有很多团队在做这类创新。今年的状态更像1999年的互联网,现在还没有出现具备革新性的硬件设备可以把大家带到“移动互联网”。回过头看1999年能够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可能是帮别人建网站或者做一个门户网站,我们今天在找这样的生意。

郭靖:其实真正存在一个以硬件为转折点的元宇宙拐点,这个事情还挺遥远的。虽然现在我们看美国有几千万台VR设备出货量是一件很厉害的事情,但类比2015年-2016年,Alexa智能音响也是几千万台出货量,但是用户停留时长非常短,作为一个消费电子产品它可以是一个一锤子买卖的概念,但这几千万用户到底有没有持续沉浸在设备上?我认为这些VR硬件还有很大的问题。双屏的显示是对人类的视焦点生物机制的一种挑战,人类长期使用这样的屏幕会有很大的疲惫感,但这也没有结论,当年3D游戏出现的时候,人们大量晕3D,这也被人克服了,人和机器是互构的过程。

让用户长期佩戴不足够优雅和简洁的穿戴设备,用户很难长时间沉浸其中,而互联网的原生用户躺在沙发上就刷完了手机,这才是所有被动消费用户的主流形态。除了刚需之外的娱乐性产品,对用户而言全部都是被动性的消费。

而真正能够让用户轻松体验的设备什么时候才能出现?恐怕要等待所有算力都在云端的时候。而一款纯靠云端渲染的100万DAU的服务器成本大概是100亿一年,以国内的估值情况,100万DAU的APP估值1亿美金的话,所融的钱连一个星期的服务器都开不了。

这件事情是离散变化还是连续变化?我没有答案,我们更愿意相信它是连续变化的事情。大家看到3D、虚拟游戏就觉得是游戏,这在公共共识的语境下是非常奇怪的事情。为什么3D的东西一定是游戏呢?游戏有自己的核心特性,游戏有虚拟的数值和虚拟的目标。我们能不能在3D世界里面创建音乐,在3D世界里面表演音乐,做会议,给用户一个更沉浸的信息、密度更高的教学体验?这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被探索。我们从这个角度看3D原生体验怎么样一步一步进化,能够把很多事情做得更好。在这个趋势上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做了,或者已经进展得不错了,我们也是在音乐领域探索的一员。

和游戏难解难分的元宇宙

元宇宙的概念与游戏息息相关,游戏开发者Epic去年向苹果发起挑战,Epic认为苹果、谷歌应用抽成太高,定义自己是体验而非游戏,那么现阶段元宇宙游戏都遇到哪些困难、发展有哪些阻碍?

吴世春:我们也投了不少游戏公司,我做投资第一桶金赚的就是《大掌门》手机游戏带来的收益。两年前投了一家,腾讯后来也投资了10个亿。我们跟这些游戏的开发商聊过,他们对于赚钱的兴趣远远高于这个概念到底是不是元宇宙的概念。

一个游戏开发商他会面临哪些挑战?首先肯定是设备的融合度能不能让用户体验更好。原来的设备是基于手机,最早是基于电脑,现在需要VR、AR设备、手柄等等其他辅助设备。其次,能不能在元宇宙世界里面创造一些新经济,能不能跟实体经济结合,让用户在这里面的创造变成他的直接收益?这才是元宇宙跟原来游戏的不同,原来的游戏虚拟世界就是虚拟世界,没有创造和获得的感觉。游戏开发商也在观望、互相交流,也没有一条路有人走得特别通畅,这里面有很多新的东西值得学习,值得向创业者学习,向一线的游戏开发公司学习。

郭靖:早期在流量和渠道为王的年代,游戏渠道分成非常高,现在变成以内容为王的时代,因为大家发现流量总是有上限,最终人们会跟着内容走。平台的价值就没有内容价值高,特别是PGC平台,比如视频平台,用户对爱奇艺、优酷没有忠诚度,用户只对内容有忠诚度。

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给你制造问题,让你去解决问题的事情,它是先给你制造痛苦,让你解决痛苦、获得痛苦之后快乐的一种抽象系统。这无论你给它套上3D的形态,还是在物理世界用玻璃弹珠去构建一个形态,它们本质都是游戏。

一直在focus怎么构建自己的系统,而互联网创业者想的事情跟游戏创业者有本质的区别,游戏创业者打造的是封闭的线性系统,互联网创业者想的是打造最基本的单元,这个最基本的单元是不是足够强大,这个基本的单元会不会自生长,构成一个网络?

从这个角度看Roblox不一定是游戏,Roblox本质上是做了一个引擎,这个引擎里面有大量的unit的东西,它把这个meta都定义好,告诉创作者,你可以用这个引擎开发东西,可以把这个东西公布到这个平台上。

虚拟世界类游戏只是元宇宙最早期的雏形,扎克伯格此前放话五年后FB成为元宇宙公司,几十亿人的社交网络即将转型,你愿意生活在巨头统治下的“带围墙的花园”吗?这将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冯铮:巨头的布局是非常积极的,比如Facebook很多年前就重金投入VR设备的研发,他们前段时间报道公司20%的人力在VR部门,这是非常高的比例。英伟达一直说他自己是一家Metaverse公司,他们也在开发Omniverse平台。Snapchat也是一家非常有趣的公司,虽然是做APP,但是在AR相关方向上的探索非常多。大家讲到的Roblox,它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用引擎来构建的平台。还有核心的3D引擎公司,Unity,让大家比较轻便地去开发3D应用,也包括Epic Games,虽然没有上市,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家公司。

其实巨头公司的投入反而帮助将这个赛道往前推进,他们在磕一些相对硬的石头。如果没有Facebook持续投入,可能VR的发展,包括大家对虚拟世界,对《头号玩家》描述的世界信任度可能会大打折扣。我们也看到很多新的初创公司在这个赛道里得到一级市场的认可,也仍然有机会,大厂在观念上是很难改变的,比如对于游戏公司来说,做一个游戏就一定要赚钱,也许最后是由新一代的创业者打破这个思维定式,用不赚钱的方式,来创作类似游戏的交互式的体验,这些里面我们看到还有很多机会。

来说,巨头和创业者是在相互配合的状态,整体市场还是发展的挺好的,但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

郭靖:美国早期最有钱的是钢铁大亨,下一波有钱的人变成铁路大亨,以前你看微软做了浏览器,虽然浏览器把握在微软手里,但为什么浏览器上面的一个小网页谷歌最后长成了比微软还大的巨头?巨头在刚开始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一定是在铺设底层,因为这个东西对他来讲是巨头的责任,对他来讲做这个事性价比最高。小的公司在上面长应用,应用最后是不是比底层还大,这个也未必。

App Store是一个底层的layer,微信是layer上的一个应用,到了应用的时代最终长成一个巨头,老巨头也仍然存在,世界不断在扩展出新的维度,我们双手赞成巨头布局这件事情。我们想做一种全新的3D音乐体验,但巨头不会想,Facebook看着我们这个事挺好,他也要做一个全新的3D音乐,他想让所有人做3D各种体验的时候,大家怎么更方便站在他的layer上去做,他要打造这个生态。

未来3D音乐体验有没有可能长成比这个底层layer还大的东西,这是有机会的,历史一直在重复。

区块链技术上的NFT,被认为是建构并达成元宇宙中各个虚拟社会走向大同的一种真正联结,NFT会成为元宇宙的重要技术吗?

郭靖:区块链技术上的NFT,会成为元宇宙的重要技术。但是区块链诞生的时候带有一些原罪:它给这个世界提供一些全新价值传导网络的同时,也巧合地打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优的一种投机手段,天然的反监管以及天然的非常“友善”,全球可以互通。现在做这件事,第一是政治不太正确,第二也确实很早。比如在区块链游戏Axie里面的大部分玩家都在游戏里打工,他们赚取SLP后再将其售卖到区块链的二级市场上。最终价值的源头是什么?是它可以滚进来更多的、认为资产可以增值的人,说白了把法币置换到他的盘子里面。

这个事分两个阶段看,终极上肯定是有价值的,元宇宙我们都说它具有consistency,世界与世界之间需要互通,理论上如果我们不考虑现在的投资性,所有的游戏理论上都应该上NFT。我在《王者荣耀》里玩,玩了很长一段时间,我积攒了大量的装备、大量的皮肤,这时候我不想玩了,我玩《魔兽世界》,理论上应该有一个公用的交易市场或者价值锚定,把我的全部转换成token,我再用这个token去到另外一个世界里面,它的价值可以互通的。

但是现在我们谈NFT到底是不是元宇宙的核心技术,不如更务实地讨论云游戏什么时候能做成。你要一个丰富多彩的3D世界,那你就不可能基于Web GL这样的技术,每个人进入到一个空间里面,让他loading这个空间里面具体的资源和模型,那个体验非常差,他需要有一个无缝的一致性。

而你希望大家能够用各种各样的资源在云端渲染,你不可能让每个人下载到本地,我看三五个内容都是3D的内容,我的空间就已经被挤满了,这样的成本现在是非常非常高的。如果大家都用云渲染做APP,本质上元宇宙最终是英伟达的,大家都在给英伟达打工。这是我觉得需要突破的一个点。

吴世春:NFT作为区块链里面非常热门的方向,一直还没找到它的锚定物。我们说现实世界的产品,都是有价值锚定的东西。区块链世界,更多还是用共识,用所谓的算力去计算它的价值。它与诈骗可能只是一墙之隔,很多诈骗也是用新的概念去包装一下,把它兜售给更多的韭菜,更多新进来的人,新进来的人抱着一定会升值的心态。跟买PPP,买早期的荷兰郁金香不是一样吗,除非NFT真正能够跟元宇宙里面用户创造的内容形成很天然的体系,它才会变得更加锚定物。不然的话,我们作为投资人,看不出来里面的长期价值在什么地方,也许可以进去蹭一个时间段做投机,长期的投资逻辑还是没找到。

区块链是元宇宙中的关键技术,将构建打破原有身份区隔、数据护城河的基础设施,通过智能合约打造全新经济系统,之前的区块链从业者转行做元宇宙,行得通吗?

冯铮:本质大家是从不同的维度上构造虚拟世界。做3D的、做引擎的人是在构建这个世界本身,区块链是构建虚拟世界的金融体系。但今天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它离钱太近了,所以有很大的诱惑,以及产品落地后,对团队的核心能力要求不一定是在于如何创造好的游戏体验,所以导致了从结果上看,基本上还是两波人在平行去创业,交集不大。

郭靖:我们招人也不会发一个JD说我们招一个元宇宙的人,我们核心还是这个事要做成什么样子。确实会像冯铮说的,现在创业的开发难度变难了,你会发现人需要复合能力。我们现在这个APP也不是一个游戏,我们是一个音乐UGC的APP,它需要有一些音频处理的能力,有AI的能力,同时有客户端开发能力,有3D的能力,这个里面就非常难,对于被大厂贴过标签的人来讲,这个事很难做。你要招到非常热爱做这个事情,有才华的年轻人,这样的人可能是老家伙战斗力的10倍,这跟元宇宙没关系,跟区块链的人才也没关系。

宇宙可以由一组关联更密切的世界组成,其中一些完全由用户自己控制。这将是一个人们可以随身携带个人数据、数字商品和自己偏好的服务四处移动的空间,那么元宇宙中的人,和现实将如何切换?

吴世春:有一些公司专门叫互联网公司,现在我们看到所有的公司都应该是基于互联网的,会使用互联网进行沟通、营销,来管理他的用户,管理他的员工。一旦元宇宙变成一个成体系、成生态的话,首先商家会积极介入,因为用户在那边,用户的时间在那里,像广告、电商会变成游戏之后的一种收入。我觉得只要用户或者年轻人流向哪个地方,商家就会跟随而至,这种连接会快速建立起来。关键还是你能不能创造一个跟前面宇宙不同的,让用户在上面消费体验的场景也好,新的系统也好,这才是整个关键。还是回到本质,它能占据多少用户时间。

元宇宙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大家如何赚钱、消费,服务者的商业模式怎样?

冯铮:一方面,很多的应用会集中在ToB端,本质是提高效率。我举个非常直接的例子,我们投的数字人公司在和科技公司合作,可以在你家里屏幕上通过可以互动的数字人,提供服务。商家已经可以在线下店铺里通过屏幕,摆放一个自己的数字形象,顾客来的时候,可以做简单地交互、交流,商品的介绍,比如健身这件事情,有没有可能教练是虚拟人来指导,这些事情都是一大类,我们叫效率的提升。这些商业模式就在提供虚拟世界的APP或者机器人,就像物理世界的机器人一样,用人工智能的技术赋能这个世界,让这个社会的运行效率更高。

另外一方面,我们今天也在探索沉浸化的体验,虚拟世界要用原生的方式考虑,不一定完全照搬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有一天用自己的3D形象进行大范围社交的时候,你到底愿意花钱买一件真的LV,还是花钱给自己的虚拟形象买一件虚拟的大家更认可的服装,是不是那时候最大的服装品牌不一定是一家做真实衣服,而是做虚拟商品的?这些可能是在虚拟世界出现以后,会出现的新的商业模式,也是需要大家去探索的。

郭靖:从用户体验来看,当一个技术和商业模式,如果都像今天的互联网一样成熟以后,元宇宙也会构成一种虚拟的文明,所有人类共建的共识信息大厦,本质上都是虚拟的文明。互联网也是虚拟的文明,可能这个问题我也没法替人类去预测。看用户到底会花多长时间沉浸在这个世界里,人在这里文明自然在这里,文明就是人构成的。

游戏之外,元宇宙还有哪些机会?


我们刚刚提到很多关于元宇宙的应用,包括变现方面,更多集中在游戏等领域中。我们在其他细分的哪些方向也能够产生像游戏这样的机会?


吴世春:除了游戏以外,比如电商,到时候也许电商主体跟现在以企业为主有很大的不同,可能个人的电商会占到很大的比例,还有用户创造的各种各样的内容交易,在那时候有可能很多人是不需要依赖于线下的收益生存,可以在虚拟世界里面创造内容,养活自己,并且能够变现成现实的收益。我们畅想的元宇宙能够创造一个比现实世界大10倍以上的经济体。

冯铮: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们并不是在投资游戏,我们投资的是用类似游戏的这种交互方式来让大家生活得效率更高,体验更好。我刚刚举例的开会这个事情本质上是在做一家SaaS公司,比如数字人如果按用量付费,就更接近2B或者App,包括很多公司在构建的3D的体验,让大家在这里面有留存,去做一些其他的变现,商业模式上会更接近现在互联网中的App,还是存在比较多的可能性。

我们距离真正的元宇宙世界究竟有多远?

吴世春:这个时间可能很快,也有可能会很慢。有可能因为监管它的发展会减缓,要预测元宇宙多快是很难的事情。慢则五到八年,快则两到三年。

郭靖:我觉得互联网诞生那天大家对互联网假设和现在的样子也不一样,我们假设的元宇宙可能是一个更具像的东西,真正那一天发生的时候长什么样子我们也不确定。我们就把这个问题定义为假设《头号玩家》这个东西什么时候出现,从技术要素来讲,大概8-10年,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第一,云端渲染使得视觉设备变得更轻便。

第二,还要hike人类的前听觉,你要在这个世界里面可以移动,且比较舒适地移动。脑机接口谈不上,但至少有个植入式的芯片,能够变成一个民用的设备,每个人都愿意开刀植入一个很小的芯片。

第三,价值的传导,这可能真的需要区块链确权的算力达到一定的程度,不是现在那么慢,世界与世界之间的价值可以互通。

这三个要素我估计8-10年的时间。

冯铮:我无法判断时间。1999年谁能想到今天的互联网是这个样子,其实对于一个遥远的目标大家有一个朦胧的向往,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关键还是看好脚下的路。这就像做医疗的人都抱着让人类长生不老的梦想,最后其实还是看今天能做点什么,我们这个方向也是一样。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现在有哪些事情是可以真正让大家体验更好一点,效率更高一点,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至于未来是什么样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事情。




欢迎分享、点赞、在看,一键三连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