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先发后至,老牌险企的坎坷数字化之路
中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马太效应也在加剧,头部公司包揽了大部分利润,众多中小险企在夹缝中生存。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头部机构早已开启数字化转型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众安保险、泰康在线等互联网保险机构快速发展,中小险企数字化转型更是迫在眉睫。本专题以持牌保险公司为研究对象,包括上市险企、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头部及腰部保险、保险中介公司,梳理和分析其数字化转型实践,探讨其转型的关键节点,洞察其转型背后的深层原因,最后形成一份综合性研究报告。每1-2周更新1次,每年不少于30份报告。√2012~2018年为中国人寿数字化转型的第一阶段,目标是以“网上-智慧-数字”三级跳战略实现转型。至2018年,科技园、寿险与财险新一代核心系统和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创新平台初步建成,但科技并未触及经营模式变革,国寿仍未跳出人力驱动的桎梏。√ 2018年,受宏观经济与行业政策双重打击,中国人寿归母净利润下滑至114亿元,同比下降64%。下半年集团大举换帅,王滨与苏恒轩接任董事长与总裁职务,大幅调整发展战略。√ 2019年3月,“科技国寿”三年建设行动启动,数字化转型进入第二阶段,以赋能业务、注重协同、模式变革为转型目标。“模式、连接、智能、精准”是国寿数字化的关键词,形成了连接服务生态(E)、营销前端(A)与客户(C)的EAC数字化平台。√ 2020年,中国人寿以科技重塑运营流程,推动服务、销售、管理、风控和生态建设等环节实现线上化、智能化。国寿已为累计9000万用户提供线上咨询、投保等服务,实现99%保单服务线上完成。智能模型有效应用于核保、获客、风控等环节,实现智能核保通过率92.7%、客户定位推荐6000万余次、可疑交易识别率92%。目录
一、持续布局,苦练内功
(一)“科技国寿”三级跳
1、网上国寿
2、智慧国寿
3、数字国寿
(二)耕耘数年,成果初显
1、一个中心
2、两个新一代
3、三个统一
4、四大平台
(三)集团化特色IT架构
1、IT架构一体规划
2、IT组织统分结合
3、IT资源充分共享
二、年中换帅,加速转型
(一)净利润腰斩,年中换帅
(二)定调“重振再出发”,数字化转型进入新阶段
三、科技赋能,业务落地
(一)服务端:线上化、智能化提升服务效能
(二)销售端:数字技术助力精准营销获客
(三)管理端:数字化管理打造高效作战体系
(四)风控端:智能模型有效降低欺诈风险
(五)生态端:内通外联构建场景式生态
四、总结与展望
中国人寿是内地最早的保险机构之一,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49年成立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也是国内首家在A+H+G(上海、香港、伦敦)三地上市的保险机构。截至2020年,中国人寿已连续14年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发布的《世界500强》。2012~2018年,国寿在科技领域先发布局、修炼内功,以组织结构和底层系统为发力重点。2019年起,历经业绩滑坡后的国寿痛定思痛,启动“重振国寿”战略,数字化转型侧重于业务层面的赋能与延展。2012年11月召开的十八大是中国人寿数字化的起点,时任总裁杨明生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提出了“科技国寿”战略,要推动国寿往“科技驱动型”现代金融保险企业转型。同年,国寿开始着力打造特色的集团化IT架构,“科技国寿”的三步走战略却直到2015年才起步。中国人寿的科技化目标分为三步,由“网上国寿”跃至“智慧国寿”,再进一步实现“科技国寿”。在战略初期,中国人寿提出了“+互联网”与“互联网+”双轮驱动的概念。“+互联网”即推动传统业务的线上化转型,推进在线经营。“互联网+”则是侧重于创新层面,注重互联网与传统业务的结合,依托网络平台开创新业态和新模式。2015年,“网上国寿”孵化出了 “国寿天财”系统,定位为销售支持平台集群,赋能营销活动,推动保单管理、客户经营、续保管理等向线上转移。
文章转发自零壹财经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