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与二舅孰暖(bushi)
作者 | 极客公园创新小队
某天我在网上冲浪,看到了这样一则笔记:有一个女生,发布了自己人生第一场 DJ 表演的照片。搭配着照片,她描述了当时又兴奋又紧张的心情,还详细介绍了在 DJ 学习的过程中,自己从不自信,到慢慢产生成就感,真实的心路历程。
她今年 31 岁,DJ 经验不到一年。也就是说,她是在 30 岁的时候开始去做的这件事情。
# 从她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她是在工作之余进行的 DJ 学习,且此前没有音乐基础
很多人在这条笔记下留言。有人是同行,希望一起交流心得;有人同样想进行 DJ 学习,请 po 主分享入门经验;而更多的评论,还是被这位女生的勇气和能量所感染,主动地前来鼓励、赞赏、支持她。
其中有一个留言说,希望大数据多推荐这些勇敢追求梦想的内容,而不是成天年龄焦虑。
我觉得这位朋友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信息高度碎片化的时代,算法会优先选择那些吸引眼球、挑拨感官、并省却脑力的内容。所以,我们似乎越来越少地,能看见那些脚踏实地,勇于改变的普通人了。但这样的勇气其实一直都存在,只是没有被互联网看到。
我不知道如今的大数据,是否真的能根据这位朋友的需求,实现「反焦虑」推荐算法。
但我知道我可以!我们认真总结了一些平凡却热血的,勇于改变的人的故事。它们可能不够刺激,却具有很高的生命力,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让我觉得又拽又酷。希望能为你的生活带去一点点治愈和动力。
另外看到最后有惊喜哟~~~
01
学编程有年龄限制吗?
有一位 46 岁的姐姐,坚持在社交媒体上记录自学编程的过程,已近一年。从她发布的内容可以看出,她正在上大学的女儿也是计算机专业,遇到不会的题,母女俩便一起研究。这位姐姐还会把解题思路认真地发布出来,希望与网友一起讨论。
评论区真的有人仔细地给出解答:
从她陆续发布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她目前的编程水平并不算非常优秀,更不是社交媒体上通常会营销的那种,人人称羡的大龄逆袭成功故事。最近,她记录下了刷题后的总结,不足之处的反思,同时还在找外教学习英语。
有网友真诚地表达了赞赏:
当然,也有人表示不理解,但这位姐姐的回复则是云淡风轻:
可以看出,她学编程最大的原因还是为了充实自己。
02
你知道我们常挂在嘴边的
「栓 Q」来源于哪里吗?
「栓 Q」的创始人,是来自广西省桂林市阳朔白沙镇的农民英文导游讲解员,名叫刘涛。他喜欢在短视频的最后感谢大家,说一句不太标准的 Thank you,由此得来。网友们喜欢叫他 Teacher Liu。
# Teacher Liu 在多个视频平台都有自己的账号,如今每支视频的流量都很高。但在此之前,他已坚持发布了两年
略带喜感的英文发音走红后,很多不熟悉背景的网友开始猜测,是否他故意扮丑,借此博眼球出名。其实,英语是刘老师从小到大的热爱。小时候家里条件有限,初中被迫辍学,他就一边放牛一边自学英语,牛在吃草的时候,他在山洞里背单词,笔记本都被抄写到发皱。
# 在桂林日报制作的纪录片中,刘老师带记者来到自己的家。可以看到抄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
虽然口音不标准,但刘老师的表达完全不生涩,他可以自如地跟外国游客对话,做导览。他说,其实他的英语外国人都是听得懂的。
刘老师拒绝了多家 MCN 机构的签约邀请,目前是当地的旅游大使,拍视频,做直播,号召粉丝们来阳朔感受家乡的风光美景。他也是白沙村委会的团支部书记,教共青团里的年轻人学旅游英语。
03
被全网年轻人
宠爱着的自驾阿姨
2020 年,56 岁的苏阿姨决定暂离老公女儿,还有曾充满重负与隐忍的生活,开始一个人的全国自驾游计划,为自己活一把。当时这条新闻还上了热搜。
#当年的报道获得了 3 万条评论,且大部分都是网友自发的留言
两年过去了,苏阿姨还在路上。
出发的时候,苏阿姨只有一辆 POLO,物资能省则省,晚上就搭车顶帐篷过夜;现在,苏阿姨靠自己的能力换了一辆房车,学习总结了更多经验。从郑州出发的她,已途径西安、成都、重庆、新疆、云南、海南、西宁等地,并且还在继续前行。
# 苏阿姨的车胎在路上出了问题,路过的藏族朋友主动帮忙换了轮胎
# 苏阿姨喜欢将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除了节俭的品质,她的自立与应变能力更加宝贵
网友们也跟着苏阿姨一起云旅游。庆祝她买下房车,关心她的身体健康,还有粉丝邀请阿姨到家里做客,甚至陪着去医院看病。
# 来到西藏林芝,有网友热情地邀请苏阿姨来家里吃晚饭
04
送外卖给你的某个
小哥,可能是个诗人
今年 53 岁的王计兵,是一位外卖员,同时也是诗歌写作者、江苏省作家协会的会员。初中辍学后,读诗写诗,成为他记录生活、抒发感情的窗口。写作 30 余年,王大哥已发表 4000 余首诗,也拿过许多诗歌类奖项。
最近,他的一首诗受到了网友们的关注——「赶时间的人」,写于送外卖的间隙。
王大哥的外卖系列诗歌还在持续更新。例如这首「墙」:
还有这首「午夜推行人」:
# 王大哥的诗质朴、细腻,基本都来源于送外卖过程中真实的小事
王大哥在接受采访时说,写诗对物质生活没什么帮助,但是对人生很有帮助。近期,王大哥与一家出版社顺利签约,即将出版自己的第一本诗集。
05
3D 打印的乐趣,
总在奇怪之处
3D 打印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其实,要想打印出一个成功的模型,难度极高,不仅需要掌握相当的技术知识,反复调试,还要能耐得住性子,等待打印过程漫长的耗时。
有这么一位网友,经常分享自己打印和上色失败的作品们。她的作品集中,有痛苦的派大星:
有威武却矮小的战士:
有笔触狂野不羁的 Joker:
有残缺的蜘蛛人:
网友的评论也是真的不给面子:
还有另一位 3D 打印爱好者,诉说了一个冰墩墩的伤痛故事:
以下是网友回复:
但最终,他还是成功打印出来了!
06
当律师难在能力,
而不是难在年纪
有这么一个姐姐,在 40 岁的时候决定转行做律师。从备战法考,到失利再二战,再到进入律所实习,她把社交媒体当成自己的日记本,总是认真地记录当下的状态与体会。
例如,她详细复盘了第一次法考失败的原因:
进入律所后,她遇到了一些大龄实习律师难以避免的小问题,并也会为此烦扰。我相信,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是无法将其记录得如此生动细腻的:
她的记录被一些同路人看到,在评论区彼此加油打气:
40 岁生日当天,她上传了两张图片,来自漫画「彼氏彼女の事情」。她写道,这是自己高中时代非常喜欢的漫画,结尾处,男主说:人生难得走一回,要尝遍酸甜苦辣才行。临死前说「啊!好有趣,好累哦」这句话,是我的梦想。这个情节深深地打动着她,直到今日。
还有……
有人 36 岁时拿到了大厂 offer :
有鄂尔多斯的牧民,用无人机放羊:
# 来自短片平台 NOWNESS
有人 56 岁了还在持续耕耘,大胆迎接挑战,也感染着儿女:
类似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有的要给生活开个新副本、有的立志要搞定一些大问题。学习写代码的人,和用代码给所有人送外卖的人,在我看来,也各有各的可爱与鲜活。
在一个数字的、连接的、虚拟与现实混合的时代里,「去改变一些什么」这件事的门槛变得没那么高了,也有更丰富的选择与表达,重要的不是最终改变了什么,重要的是「去改变」这个动作。
我们是极客公园创新大会的幕后团队,我们想认识更多这样具体的人——那些被科技影响着,也在影响科技的人,把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生活带给你。我们将在这里,与你一起说出那一句,「啊!好有趣,好累哦」。
Change-makers United Here.
*头图来源:电影《白日梦冒险王》
文章转发自极客公园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