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轻松半年亏损3500万,顶流明星也难挡股价颓势 | 看财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重营销、轻研发,上市第二年业绩、股价双双遭遇滑铁卢。
钛媒体编辑丨马琼
继一季度现上市首亏后,倍轻松二季度出现营收净利双降,且亏损幅度扩大。8月21日,有着“便携按摩器第一股”之称的倍轻松发布了半年报。2022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为4.59亿元,同比减少15.6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45.81万元,同比减少185.7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837.24万元,同比减少201.72%。基本每股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165.1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175.61%。自倍轻松上市以来,已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亏损。尽管公司邀请肖战为其代言,又有一众券商机构为其撑腰,但股价仍难逆下跌颓势,年内跌幅已近6成。钛媒体App注意到,这家科创板上市的“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甚至不及销售费用的零头。当“明星代言股”的光环减退后,倍轻松要如何保值?Q2持续亏损,券商仍在“打call”
倍轻松成立于2000年7月,有着“国内按摩第一股”之称,主要从事智能便携按摩器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2021年7月15日,倍轻松正式登陆科创版。《中国按摩器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全球按摩器具市场规模于2015年超过100亿美元,于2019年超过150亿美元,预计至2022年将接近184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全球按摩器具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2016-2022年,中国按摩器具市场规模由106亿元增长至150亿元。说明倍轻松所处行业发展前景并不差。事实上,从公司上市前三年以及上市当年的表现来看,虽然业绩波动明显,但仍然维持增长势头。2018-2021年,倍轻松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08亿元、6.94亿元、8.26亿元、11.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2.11%、36.64%、19.07%、43.93%;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0.55亿元、0.71亿元、0.9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15.95%、20.78%、29.56%、29.92%。从单季度来看,2022年Q1倍轻松实现营业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15.29%,归母净利润亏损988.98万元,同比下降188.84%,为上市以来首亏;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亿元,同比下降35.87%,归母净利润亏损2556.83万元,同比下降184.58%,不仅由盈转亏,且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关于上半年公司营收下降的原因,倍轻松方面表示:主要系受疫情和地缘危机冲突影响,直营渠道和海外OEM客户收入下降所致。安信证券认为,导致公司Q2持续亏损的原因,一方面,疫情偶发对门店经营影响较大,高毛利的线下直营门店收入占比下降,导致Q2单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11.9pct;另一方面,公司加大电商渠道投入,提高研发支持力度,且规模效应随收入下降有所减小,Q2期间费用率同比上涨15.7pct,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上涨8.8pct,管理费用率同比上涨3.5pct、研发费用率同比上涨3.7pct、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0.2pct。据悉,安信证券为倍轻松科创板发行上市的保荐机构,该机构预计倍轻松2022-2024年每股收益为0.82/1.61/2.16元;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12个月目标价56.31元/股,相当于2023年将达到35倍动态市盈率。钛媒体App注意到,受疫情影响,倍轻松自2020年起加大线上渠道营销力度,2021年线上营收规模由2020年的4.31亿元上升至6.83亿元,同比增长58.44%,占总体营收的57.50%。倍轻松曾表示,公司销售模式将从线下为主、线上为辅逐步调整为线上和线下双渠道融合互动的新零售模式。目前看来,销售模式的调整并未奏效。上半年倍轻松线下渠道营业收入12,880.26万元,同比下降38.94%,上年同期增长80%;线上渠道营业收入31,368.00万元,同比增长6.33%,上年同期增长49%。不仅线下业务持续缩水,线上业务也未能延续高增长势头。值得一提的是,自倍轻松上市以来,包括安信证券、国金证券、中信建投、天风证券、开源证券等多家券商机构曾多次给出“买入”和“增持”评级。据国泰君安6月2日给出的估值报告,给予公司2022年45倍PE估值,目标价为80元。然而2022年已过去大半时间,不知倍轻松能否实现目标。重营销、轻研发,科技含量引争议
尽管倍轻松自称为“一家专注于健康产品创新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又在科创板上市,但其“科技含量”一直为外界所诟病。数据显示,2018-2021年,倍轻松研发费用分别约为2557.8万元、4065.67万元、3689.12万元、4720.5万元,占当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04%、5.86%、4.46%、3.97%。而同期,倍轻松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83亿元、2.87亿元、3.33亿元、4.85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6.02%、41.35%、40.31%、40.76%。2022年1-6月,倍轻松销售费用为2.28亿元,研发费用3031万元,后者几乎是前者的零头,二者所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6%和49.8%。尽管研发费用率上升,但与销售费用率相比,差距甚远。从人员结构来看,倍轻松的“营销属性”似乎更强。截至2021年末,倍轻松所有在职员工数量合计1083名,其中,销售人员721名,占比66.6%;研发人员126名,占比仅为11.6%。随中报一同披露的还有公司核心技术人员陈晴的离职公告。据悉,陈晴曾就职于富士康、伟创力、华为等知名企业,2017年11月起,历任倍轻松企划部总监、副总经理职位,主要负责智能便携按摩器产品线规划与预研等方面的研发工作,已于今年8月离职。此前,倍轻松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张大燕已于今年5月离职。研发费用仅为销售费用的零头,研发人员数量不及销售人员数量的1/5,这样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如何说服投资者认可自己的“科技属性”?随着核心技术人员的出走,倍轻松的研发能力或再遇拷问。不过相比研发能力,倍轻松或许更在意营销。倍轻松曾在2021年年报中直言,希望借助KOL直播、明星代言、品牌联名等创新营销合作方式,进一步提升公司营销声势,明确产品定位,提升品牌影响力。2021年5月31日,倍轻松官宣肖战为倍轻松全球品牌代言人。有消息称,官宣当天,2小时内肖战代言礼盒款全网售罄,仅4天全网销售破亿。6月1日,倍轻松7分钟喜提京东开门红,销售额超去年全天,而当天倍轻松在天猫平台,仅8小时超越2020年618全周期。受益于此,倍轻松2021年中报表现超预期,营收大增65%,归母净利润大增249%;2021年,倍轻松实现营收11.8亿元,同比增长44%,为该公司成立以来营收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尽管代价也是明显的——2021年倍轻松销售费用4.85亿元,同比大增45.6%。在明星效应与业绩增长的双重加持下,倍轻松很快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2021年7月15日,倍轻松顺利登陆科创版,在首日盘中创下185.58元/股的高点。此后股价一路震荡下跌,直到今年5月30日,倍轻松官宣肖战续约,在接连收获两个20cm涨停板后,仍未能逆转股价下跌颓势。Choice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收盘,倍轻松股价下跌6.09%,报41.47元/股,年内累计跌幅59.79%。可以看到,寄希望于明星效应带量业绩、提振股价,这一初衷恐怕难以为继。(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马琼,编辑 | 孙骋)
热点视频推荐
董明珠称国外到中国来收购兼并干什么,把我们中国的品牌灭了。比如飞鸽自行车、中华牙膏、扬子冰箱等等都没了,收购了然后品牌被灭了。点赞关注钛媒体视频号,观看更多精彩视频
*温馨提示:喜欢钛媒体公众号的小伙伴注意啦!根据公众号推送新规,请将钛媒体设为“星标”,这样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消息,已设置的小伙伴还需要重新设置“星标”哦----------------华丽的分割线-----------------
下载钛媒体App,领先一步,更深一度。
文章转发自钛媒体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