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宇宙:本站分享元宇宙相关资讯,资讯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平台立场无关,仅供参考.

离开任天堂后,70岁的“火纹之父”做出了属于自己的“火焰纹章”

  • 3DM游戏网
  • 2022年8月08日10时
“火纹之父”加贺昭三玩票又不玩票的新作。


从《火焰纹章:圣战的系谱》开始,加贺昭三就想尝试更宏大的创作。熟悉世界战争史的他,所理解的“宏大”,要比普通玩家想象中的“宏大”,还要更“宏大”一点。

可就像我们经常听过的那些故事,游戏制作人永远想做出更好的作品,但开发周期、成本,总是会在那个几乎永远不可能的“完美作品”前出现,成为目标前无法跨越的死线。

在负责企划被“天降领导”横插一脚,宿怨未消又增新愁的加贺昭三,终于在“多拉基亚776”发售前,离开了Intelligent Systems,从此正式告别他亲手创造,并为之付出十几年时光的“火焰纹章”IP。

此后的“火纹”几经浮沉,在即将被“砍”时,因为强化恋爱养成要素的《火焰纹章:觉醒》意外热销,而有了持续至今的机会。

不过,这些后来的“火纹”故事,都和加贺昭三没了关系。

在一部分从古早游戏年代“玩”过来,多少有些年纪的玩家眼中,当加贺昭三离开后,以“风花雪月”为首,时髦值拉满的“火纹”,其实没那么“火纹”。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很简单,地图设计感不足。

“火纹”作为战棋游戏最著名的IP之一,早年正是通过地图设计闻名。而玩古早战棋游戏的体验,就像是在解传统棋类游戏的“残局”。

制作团队会在每张地图上费尽心思。红方棋子该在哪里出现,蓝方棋子应该怎么应对,不同地图有不同胜败要求,哪里该加可以获得新角色的额外任务,哪里应该放置可以派队员取得的额外道具……

当这些细节杂糅在一张地图里,就成了我们此前所说的“地图设计”。

但“风花雪月”高精度的3D建模,让地图本身就已经耗资巨大。每设计一张地图,都是一次成本的持续增加,所以虽然故事有完整的四条线,但地图大都是那几张,玩家刷多周目多少会有点“审美疲劳”。

而通过SRPG Stdio工具制作的《维斯塔利亚传说2:希尔瓦比西之圣剑》,当然没有地图建模上的巨额投入。所以在画面效果上,它肯定和“风花雪月”没有可比性,但在设计感上,“VS2”肯定是和前作一样,碾压着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战棋游戏。

出现在游戏结束时,人员名单第一行“企划&制作”后的“S-Kaga”,正是加贺昭三日文名“Shouzou Kaga”的缩写。而被誉为“火纹之父”,已经七十高龄的加贺昭三,无疑就是“传统战棋”的某种代言人。

关于“什么是传统战棋”,是个很难简单回答的问题。但有一点肯定是所有玩家的共识——难。

古早的战棋游戏,某些在初期出现的高难图,大概难到了什么程度呢?

游戏中的诸多“限制”甚至会给玩家带来一种“试错”的体验,即使看上去自由,但其实解法只有一种。

这种“限制”首先因为敌我双方的棋子,在强度上并没有天差地别。在角色没有“凹”好前随意“逛街”,不管是设定上可以和神剑对话,套着其他作品主角模板的少年,还是拥有魔龙青睐,骑在龙背上飞行的公主,都逃不出一个“死”字。

为什么敌我棋子强度的差距,无法很快拉开呢?

因为不能“刷级”。

战棋游戏的养成规则,很好理解。哪个蓝子吃掉红子,哪个蓝子就会变强。吃掉三五个红子,蓝子就能变强一点,吃掉三五十个红子,蓝子就能变得巨强。

蓝子数量不少,但红子也同样有限。

围绕“谁吃子”的问题,玩家就得合理规划己方的补刀角色。

排除掉那些开局出现的,拥有经验减益的高级角色,选择风险更大,但能吃到更多经验的初级角色,再计算上如果需要二连攻击,敌方会造成的反击伤害,以及在进入新的攻击范围后,于敌方回合可能受到的攻击伤害,每一步棋的计算量都会不断提升。

正是因为无法简单“刷级”,所以才需要这些额外的计算。毕竟在本作中,“无双”是只有极少数角色,在大后期才能达到的成就。

不同于现在某些战棋游戏中出现的“单人流程”或“对方回合清屏”,因为无法完成“刷级”这个前置条件,本作中的角色们大都强度有限。即使强如历代亲儿子职业“剑圣”,本作中可以使用无敌技能“一秒五砍”的哈尔迪亚,也有虽然不多但确实存在的,难以处理的局面。

“没有无敌的角色,只有无敌的玩家”这一理念,在本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维斯塔利亚传说2:希尔瓦比西之圣剑》的另一个经典设计,在于“弱角色,强武器”。游戏中虽然存在“凹点”玩法,可高成长率的角色们,最终在数值上差距不会太大。可围绕几乎每个角色都有的“专属武器”,不同角色间的游戏方式,会诞生出明显的区分。

举例来说,专武“雷神短剑”的拥有者明明是个孱弱的少女,却可以通过武器附加的“不死”效果,吸收比肉盾系角色更高的火力;专武“希格纳尔”的拥有者明明是近战爆发职业盗贼,却可以通过武器附加的额外攻击距离,更为安全地输出;而专武“奇迹之镐”的主人,明明只是在游戏中后期加入的“村民”,却因为附带足足三个被动技能以及会大幅度提升使用者属性,让玩家可以养成出有趣的“六边形村民”。

强化专属武器而非强化职业,再加上大量“本章节角色续章无法出战”的作战,让玩家们不会只选择那些强职业,而是会考虑到多职业间的组合,并在地图上寻找破局关键点。这比选择少数强职业角色“通关”的玩法,显然更有传统战棋里那股子因“重策”而产生的醍醐味。

诸多因素融汇其中后,本作无论是体量还是策略性,都是如今战棋游戏中的佼佼者。而如果说有什么同类型的天花板,也许只有同为加贺昭三制作的“泪指轮物语”系列。

《泪之腕轮传说2:贝尔维克物语》游戏截图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作以及它的前作或说“正传”《维斯塔利亚传说:亡国骑士与星辰巫女》,那肯定是“加贺昭三味的战棋”。

那些庞大到很难用文字表达出来的王国、共和国、地区、宗教势力间的盘根错节;那些立绘简陋,故事却深入人心的丰满角色;游戏结束时出现的,那场足够盛大,却又只是拉开未来庞大战争序幕的舞会……

一切的一切都在证明,这个属于塞特公子的战争故事,这个拥有庞大世界观背景却又高度自洽的魔幻故事,这个属于高龄游戏人加贺昭三的游戏制作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而在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里,无论是奏乐的俞伯牙,还是听曲的钟子期,都很开心。

3DM评分:9.0

优点

  • 制作人

  • 统战棋风味

  • 耐玩度高


不足

  • 画面表现

Q&A
中等偏下的“答读者疑”

阿飞问:

我又来提问了。

大妈,以前我还挺喜欢看空间,看朋友圈的,也喜欢发。自从某一次消沉之后,不自觉的就很少看这些了。

————

工作之后某一次下午摸鱼闲聊,听人说起这人什么事那人什么事,发现自己完全都不知道…

同事说:你都不看朋友圈的吗?人家都发了好几天了。

我才意识到,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朋友圈了。

当时我脱口而出:我很久都没看了,感觉人家都比我过得好,我就不想看了。

————

事后回忆起来,我感觉我自己不看朋友圈,空余时间经常跟朋友开黑打游戏,或者看视频,也挺快乐的。唯一的不好就是,有时候确实会漏掉一些朋友间的重要的信息,感觉跟他人的联结变少了。(也有可能是我内心的好友位被沙雕群友们占满了。)

但是,究竟我为什么会渐渐不看这些朋友间的消息了呢?我又为什么会当众这么说呢?我自己也想不明白…

对这种行为或者说现象,你们是怎么看的?


中等偏下答:

当当当当!

恭喜您成为首次成功提问两次的读者朋友,我谨代表编辑部同事们送您一副赛博锦旗,上书“我能在3DM钓上一整天的编辑”。

您真的很会问,上次那个关于ID的问题就成功钓到不少编辑的回答(笑)。当然啦,大家都很喜欢您的问题。

关于今天的问题,我其实和您在某个时间段有一样的困惑。我从前很喜欢以“帅哥/美女恰个V”的形式在旅途中交朋友,大部分时候,萍水相逢的人们不会抗拒我的邀请,于是我们就互相留下联系方式,仿佛以后还有机会再相逢。

直到我认识到“我们不会再见了”。

我从前对自己有类似“交到一百个朋友”的期许,如今我大概认识了五十个以上,没有家庭、学校和工作关系的“原陌生人”。

我们都在某段时间成为对方的玩伴,拥有过关于某时某地某事的共同记忆,像不同宇宙的小行星重叠起来(简称“天球交汇”);像圆和圆彼此相交(并计算阴影部分面积);又像武大媳妇的晾衣竿和西门大官人的头……

但是那又怎样呢?

不同宇宙的小行星,叠放不出“巨大喷流”;彼此相交的圆,总有坐标系上的区分(强行);武大媳妇的晾衣竿和西门大官人的头又能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掉下去了?

虽然完全没有关系,但这段话的结论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

现实就是这样了,我们曾经彻夜长谈的朋友,曾经在线上鏖战的朋友,曾经一起“地振高岗,一派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发出誓言的朋友,终究会各奔东西。

所以其实没什么大不了,记忆会过期,爱情会过期,我们又怎能奢望“友谊地久天长”?

天地会都没了。




ECHO问:
三大妈的编辑们好呀!我想问我感觉我越来越冷漠,很讨厌与人交际,感觉与人建立联系很劳神费力,让我感到疲惫,以何法解之?我感觉越过活越感觉别人的生活与我毫不相干,淡水之交足矣,但又感觉这种想法不适用于人情的社会~

中等偏下一起回答

您好,您的问题和上个问题有共同之处,我建议您也可以看看我在上面的分享。另外,我知道银河老师为什么会选这个问题,因为我有时会发出“社交好累啊”的牢骚。

但其实嘛,他也许更适合这个问题,我想……他会给出自己的回答“要吃饭的嘛”。

先说好,我给不出社会意义上的正确答案,只能给出自己的回答。

我从小念头就多,又熟能生巧于“读空气”,和人聊天时总会想“我这样说别人会怎么想”。当我身处某个小群体,就会陷入某种“交际焦虑”,在“A和我关系好,B和我关系好,A和B关系不好”的状态下,焦虑发作尤为频繁。

我家楼层很高,有面窗正好能俯瞰市集,因为闲闲没事做,我很喜欢趴着凳子朝下“看人”。

“人”有各种各样的,有人边吆喝边挑着担子卖菜,有人牵着孩子和菜贩砍价要葱,有孩子被父母骂了在哭,有孩子逗弄着兔子和王八在笑,有穿胶靴的,有穿布鞋的,有穿运动鞋的。

这些都很普通,但我总看得津津有味。

某个“看人”的瞬间,我想到了件至今仍没有完全想明白的事“如果我不是在楼上看人,而是在街上走着,每个人眼里都有不同的我,那到底有多少个我”。

如今,我每每回忆起这个问题,依然会和当时一样,产生巨大的眩晕和恐惧。这可能是因为“交际焦虑”,也可能不是,但我就是想把那种“深海重压感”分享出来。

总之,“交际焦虑”一直陪伴我到进入社会。你知道,“社会人”的关系处理只会比学校复杂,所以“社会我”愈发痛苦,总生怕自己说错话,后来干脆就不说话,成了个“闷葫芦”。

当然了,同事们也许不会相信我所说的,因为我现在和以前是两个极端。

大概是在某段经历后,现在的我在努力“完全不读空气”,在法律红线和比较低标准的道德约束下,我开始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而较少地去关注他人的目光。

现在的我,正处于您所说的状态“感觉别人的生活与我毫不相干,淡水之交足矣”,我也知道您说得对“不适用于人情社会”,但我发现“即使不去‘读空气’,人也能活下去。”

当然啦,“世界”也许不这样想,或者说绝大多数的“世界”不这样想。但我心中对“强者”的定义,正是“脱离人情社会而生存”。

有点中二,但这就是我给出的回答。再给朋友您推荐一本日本漫画吧,《孤高之人》,我特别特别喜欢。




sane问:
所以作者今天的晚餐菜单是什么

中等偏下回答

当当当当!

首先,恭喜您首次成为第二个问我相同问题的读者朋友。

另外,和您分享一下我现在的状态,我现在请了假回家,这也是过年后首次从上海回家。原因不用多说,懂的都懂。

一会儿我得去和我妈吃饭了,至于吃什么还没想好,菜单估计得我妈定,我老妈宝男了。

最次,问题很好,但下次别问了——或者换个人问吧,其他编辑也会吃饭的。关于吃饭我真整不出什么狠活了,再问我就真的只能咬打火机了。

好了,我妈喊我下楼吃饭了。

PS:今天的问题和昨天的问题有很多相同之处,大家可以点击这里去看看Marvin马老师昨天超棒的,掏心掏肺的回答。




“答读者疑”环节:
从今天开始,你可以在每篇头条文章下面的留言板块里,对作者发出你的疑问——我是说,你可以问任何你想问的,你可以问文章的细节,你可以问个人的喜恶,你可以问对待生活与工作的想法,你可以问社会时事的观点,你甚至可以问他昨天的晚餐菜单。而相应的作者则会在次日头条文章的“答读者疑”环节里,挑选一些问题进行回答——他们会保证真挚、诚恳,且知无不言(隐私除外)。
那么,你想问我们什么问题呢?欢迎在留言板块写下你的疑惑。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