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宇宙:本站分享元宇宙相关资讯,资讯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平台立场无关,仅供参考.

给游戏行业大佬们的一封信

  • 游戏陀螺
  • 2022年5月27日11时


昨天,又有一个业内的小年轻来找我诉苦。说她对现在的游戏行业很迷茫,在纠结要不要换行业。截止这次谈话为止,这一年内我接待过许多来找我吐槽的年轻人们。他们中有很多还是我非常认可的,有潜力的从业者。


我简单地整理了几条他们目前遇到的困境,供大家参考:


  • 项目组无脑的根据市场上的爆款改来改去,越改越差。

  • 公司的产品是纯换皮产品,没有任何发挥空间。

  • 项目组分配的人太多了,各做各的,项目做的一团糟。

  • 公司挖来了很多所谓的专家,内部分裂小团体,内斗不断。

  • 上级特别喜欢PUA(斥责你又不告诉你错在哪里)。

  • 周围都是躺平的人,大家都在比烂,反正公司有钱养着。

  • 项目组的独裁现象特别严重,工作组内经常都是一言堂。

  • 某个岗位的地位太高,导致其他岗位都是为这个岗位打杂。


总之,越来越多的新的现状的描述,让我有点目瞪口呆。以前我听到过这么多抱怨的年代,还是各大国企当红的时候。而现在的游戏行业,上到上市公司,下到游戏工作室,到处都充斥着这些奇葩的故事。

这群新时代的年轻人在最富有激情和创意的行业,提前开启了养老生活。

他们日常在群里比烂,比谁的日子躺的更舒服,比谁家的公司制度更奇葩。特别能激起他们兴趣的话题是,关于他们老板的八卦,包括但不限于他们老板最近又发表了什么新的奇葩言论等。

不知道其他同行们在看到这些现状时,是什么感受。是正向的还是负面的。反正,我仿佛看到了年轻的自己在各大游戏公司内可怜又无助地呻吟着。

我没想到这个我一直还保持着热情的行业已经发展到了如今的局面。每家公司都在努力盯着自己新的一年的财报是否好看,没有多少人关心这些年轻人的发展和未来。

他们为什么不努力

在得出上述的结论前,我也曾帮你们开导过你们这些迷茫的员工们。我一直在劝我认识的小年轻们要保持奋斗,保持热爱,保持向善。

但是随着行业资源的进一步集中,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跟各位老板答复。我该用的鸡汤都用完了。你们的员工,我能帮的真的有限。

对于新加入这个行业的新人来说,现在的行业真是太无趣了。

我从业八年多,还赶在了比较好的年代。一路走来,在每一个项目中都保持了高度的热情。从页游、H5到手游、次时代,到现在自己创业开公司。

我成功过很多项目,也经历过很多挫折。但是无论如何,我都必须承认。我的工作挑剔,还是沾了时代的红利。到现在为止,我还拥有可以选择的权利。

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入行开始,就被钉死在了行业的体制和流水线上了。

为什么我一直不愿意去入职其他公司,非得选择创业这条艰难的路?因为我跟这些年轻人一样,我希望我做过的每一款产品,都可以带给我更多的收获。

这个真的无关乎产品品类,无关乎投资额度,只取决于公司做产品的出发点和用心程度。

所以,这点上,我希望老板们都好好想想。哪怕是自圆其说,好歹也得有一个可以引起他们共鸣的愿景不是。

难道现在大家都懒到连忽悠都不愿意忽悠的地步了吗?


我特别讨厌公司做不好,拿品类说事,拿成本说事,或者直接怪罪给某个部门。如果大家是一起真心在做事的,互相信任的,团队本身肯定是优秀的。

年轻人是要在富有创造力的环境中才能发挥价值的,一旦他们集体呈现出消极的态势,不是这一届的年轻人不行了,是这一届的环境不行了。

关于行业大势

我每次跟年轻朋友们聊天,都会告诉他们一句话:

所有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大势。

我们目前的这个行业对年轻人来讲,待着其实挺不舒服的。肯定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因为这个大势变化所造成的。上个十年,是移动互联网的大势所在。也是游戏行业的黄金十年。大势所趋,很多前辈们都创业成功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由衷的为这个行业感到荣幸。前辈们不管是把握时代的能力,还是知人善用的能力。都当之无愧的是上个十年的弄潮儿。但是,大势之下的成功,其中是有一定的泡沫的,是需要新时代去沉淀的。

在这个转型的阵痛期,如果不能更好的意识游戏公司的价值所在,还是单纯的去追求利润率,确定公司是可以做成迎接长期发展的吗?

如果所有的年轻从业者都进入下面的负向增强回路,这个行业还有未来吗?

反正没梦想了,哪里给钱多就去哪吧。
反正没梦想了,哪里待着舒服就去哪吧。
反正没梦想了,哪里能活着就去哪吧。

关于公司改革

我知道现在大部分游戏公司都在改革,我也看到大家的各种媒体文章了。重金挖来的TA、耗资几亿打造的重点项目、资深背景的业内大佬、国外的专家团队等等。说实话,我非常认可这样的项目的能量是非常大的。

只是我觉得大家在这么看重专家的同时,是不是给年轻人也留出了足够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愿景?

如果一个行业的发展靠的是重金挖对方的专家,竞业协议锁自己的专家,那最终的行业的总产值到底是增加的还是减少的?

如果这些专家们过了几年,做的没有激情了。然后怎么办?靠那些平时帮他们打杂的执行下属们来顶吗?

这个在我刚入行的时候,热情拼搏的行业,现在怎么就开始变成了一个论资排辈的工厂集群了。大家口口声声的说,不想做“pay to win”的游戏,结果现实就是一个实打实的“pay to win”的游戏,真是太悲哀了。

关于行业未来

我不知道国内的游戏行业还会经历多久的转型期。
我也只是一个苦苦挣扎的行业从业者,希望为这个行业贡献一分自己的力量。
我也不知道我认识的这些可爱的游戏从业者们,什么时候会离开这个行业。
我只是希望替我这些朋友们发出点微薄的呼声。

中国的游戏行业还很稚嫩,不管它现在的总盘有多大,至少它还没有出现日本那样的终身游戏从业者。

如果我们决定让中国的游戏行业更好的发展下去,大家一定要迎合国家大势,多给这些年轻的从业者们一些关注。他们才是支持这个行业能长久走下去的动力。

只要对年轻人好,让他们变得更有创造力,更有拼搏的动力。社会就一定会看得到,国家就一定会看得到,市场大势就一定会看得到。这样的公司是不愁没有未来的。

几个参考方向

我自己研究了几个方向,也是我根据现在年轻人的特点,针对调整的。正确与否暂时我没有依据。但是希望可以给老板们定愿景和使命的时候,做一些参考。

1、瞄准全球市场,做全球玩家喜欢的游戏,努力帮国家赚外汇。

这个绝对是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而且转型的门槛相对不高。把我们擅长的商业化套路,用在老外身上,也可以让团队成员有更低的愧疚之心,不是吗?


2、做可以弘扬中国文化的高品质游戏。

这一点上,我非常佩服《黑神话悟空》的团队。哪怕他们现在做的再艰难痛苦,未来的成品也不一定真的大麦。但是他们团队做的事情一定是对中国游戏行业有利的事情。大势所在,行业一片叫好。


3、做可以影响到生活的游戏。

游戏是生活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但是,如何让游戏真的对生活有帮助,我觉得未来一定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说是有一款叫做《快乐视界星球》的游戏,可以在游玩的过程中,治疗眼部疾病。我觉得特别赞。


4、公司内部可以成立创意部门,让年轻人成为创意来源。

既然现在大家都讲究工业化,那是不是策划创意也应该工业化一下。年轻人是最好的创意源泉。由他们组成公司的创意部门,提供大量可供选择的玩法方案,不失为一种成本低,收效快的方式,还可以让他们做最喜欢的事。

5、大公司内部可以成立独立游戏团队,为未来打基础。

如果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不一定所有的游戏产品都要奔着赚钱的角度去做的。现在之所以很多公司不好转型。

一是因为所有的产品造价高昂,动辄都要几千万甚至过亿。这样的试错成本,导致内部开项目会极其慎重。

二是买量公司直接转做内容游戏,几乎算是从零开始,这个过程是艰难的。

而独立游戏团队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内容输出者。造价又没有传统游戏那样高昂。这既能给公司提供了活力,又为一些真正有想法的策划提供了容身之所。我认为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6、终极方案:投资或者成立科技子公司,大力发展科技创新。

我最近听到的一个观点,觉得挺有意思的,可以分享出来:

每个国家都有一个“人口抚养比”的概念,就是“非劳动的人口/劳动的人口”的比例。这个比例决定了每100个劳动人口需要抚养的非劳动人口的数量。所以,当退休的大潮到来,又恰逢新生儿出生率降低,社会劳动者的负担就会大幅增加。

中国从2010年到2020年,这个比例从11.9%提升到了19.7%。预计2025年又是退休潮,预计退休人口会达到3亿人。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更少的年轻人要创造更高的生产力,社会才能发展!

而如何用更少的人创造更高的生产力,答案是:科学技术!


而我们这些头部的游戏和互联网公司,目前在这一块承担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行业的高薪高福利卷走了中国大量优秀的年轻人。然后,却没有给社会带来更高的生产力。这个决定是与发展不符的。

所以,国家后续的政策倾向性,其实也是比较明显的:鼓励新生儿、关注教育、鼓励科技研究、鼓励创新、鼓励延迟退休、关注老年人健康。

所以,我推荐真正有资本有资源的游戏公司,应该去挖掘更多的科技价值。公益慈善虽然是当下大家比较喜欢去承担的社会责任。但是这个只是补丁,不能是公司的最终答案。

结语

以上所有观点,全是个人观点。如有得罪或让大家不舒服的地方,万分抱歉,全当是路人口嗨即可。我只是看到很多喜欢的年轻人在行业内苦苦挣扎,即将迷失自我。希望能替他们说句话,让我能触及到层面看到他们的现状。

我一直热爱这个行业,我一直坚信,当游戏公司开始为社会产出科技游戏、生活游戏和文化游戏时,下一次游戏行业的福利政策才会到来。


往期推荐
合作请联系

商务合作/融资对接(微信)

西瓜:18659030320
刘威:18948723460
文静:mutou_kiki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