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科研机构和组织举办的比赛,可能很有意义,但与有趣很难沾上关系。但偏偏有个非常有趣的例外——年度最佳视错觉大赛(Best Illusion of the Year Contest)。与其说是一场比赛,不如说是一次很有意思的魔术表演,让人大饱眼福之后还有方法揭秘,道具和场景都挺日常,看完多加练习,这世界上又将迎来了一位魔术师。最佳视错觉大赛历年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模棱两可的圆柱错觉(_Ambiguous Cylinder Illusion_). 图片来自:年度最佳视错觉大赛官网全民参与的科学比赛,背后的「有意义」也是双倍的。这个比赛主要由视觉科学家、眼科医生、神经学家和艺术家组成,他们任一位出去「卖课」,想必会座无虚席。不过借着大赛这个机会,我们可以通过有趣的「魔术表演」,从这些专家身上学到视错觉的知识干货。而集合到大众选手创意的比赛,反过来也可以帮助科学家开展视错觉研究,以此推动眼科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这场特别的比赛得以诞生,自 2005 年以来一年都不落下直到近日,必须感谢它特别的父母——科学家夫妻 Stephen Louis Macknik 和 Susana Martinez-Conde。科学家夫妻 Stephen Louis Macknik(图右)和 Susana Martinez-Conde(图左). 图片来自:Springer Nature他们还是全世界知名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_Scientific American_)的专栏作家,研究各种看起来有点奇怪但又相当吸引人的议题。《化妆让年纪大的人显年轻,让年轻人显老》《幻觉如何充当止痛药》《如何用训练减少盲点的大小》《装死的艺术》《嘿,你在看我吗?——如何让观众误以为你在盯着他们的眼睛》这些精彩文章都出自他们之手。Susana Martinez-Conde 主笔的研究文章《化妆让年纪大的人显年轻,让年轻人显老》. 图片来自:Instagram @smartconde如此特别的夫妻作为主要负责人的比赛,想必也会让人惊喜连连。接下来我们一起拭目欣赏 2021 年最后一个月才公布的大赛获奖作品,2022 年才开幕的视错觉艺术大展,以及风靡世界的视错觉博物馆。2021 年年度最佳视错觉大赛的优秀作品年度最佳视错觉大赛的选手来自世界各地,他们会将自己的创意拍成 1 分钟的短视频,去呈现感官在视错觉的魔力下,爆发的不一般的火花。由大赛评委会精选后的 10 个作品顺利入围,进入在线投票环节,依据票数评出前 3 名,最高奖金为 3000 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19000 元。评选标准分为以下五项。1、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类思想和大脑运作;2、简单易懂的描述;3、具有纯粹的美感;4、反直觉的程度;5、壮观的观感享受。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是「幽灵皇后」(_The Phantom Queen_),皇后指的是西洋棋中最重要的棋子——皇后,这位皇后却化作幽灵,在我们眼前消失无影,只有在一旁的镜子中才显露真身。「幽灵皇后」(_The Phantom Queen_). 图片来自:年度最佳视错觉大赛官网就连名称都在强调的皇后棋,事实上并不是这场魔术中不可动摇的关键角色,她只是恰恰好穿上了一件「隐形斗篷」。这件「隐形斗篷」实际上是一个小盒子,上面印的图案可是为这个棋盘量身打造的——变形到有点奇怪的格纹。然而只要角度对了,这个小盒子便立马消失在视线之中。「幽灵皇后」(_The Phantom Queen_). 图片来自:年度最佳视错觉大赛官网除了让皇后棋消失,视频的第二部分还展示了「隐形斗篷」的进阶版用法——把东西变出了。一张写着「动物园」(Zoo)的小纸片,一出现就在棋盘格变出了三只小动物。图片来自:Twitter @Dr Matt Pritchard随后,我们通过摆在侧边的摄像机,看到了这场魔术的玄妙之处。原来,这三只小动物并不是「变」出来的,它们只是躲在了「隐形斗篷」里面了。小卡片的背面带有胶水,把「隐形斗篷」粘走了,小动物不就现身了吗?「幽灵皇后」(_The Phantom Queen_). 图片来自:年度最佳视错觉大赛官网视频最后还展示了「隐形斗篷」的设计原理,有了这个精心设计的小盒子,能在这张棋盘上玩的魔术可太多了。「幽灵皇后」(_The Phantom Queen_). 图片来自:年度最佳视错觉大赛官网凭着这个视频将 3000 美元收入囊中的马特·普理查德博士(Dr. Matt Pritchard),能力可不容小觑。在前两年大赛都有入围前十的他,还有一个专门为他而造的称呼——「科学魔术师」(Science Magician)。在 TED 上发表演讲的马特·普理查德博士(Dr. Matt Pritchard). 图片来自:YouTube @TEDx Talks能冠上「科学」两个字的魔术师,在 Google 搜索下也仅有马特一个人。这也跟他的专业背景脱不了关系——原子物理学,而且教育经验丰富的他,早早就拿下了杜伦大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讲师奖。走上魔术师道路之后,不仅进入了仅限 300 人的魔术圈(Inner Magic Circle)这个精英团体,而且马特还不忘自己的科学家背景,着力在科学与魔法相容性上研究,在此基础上发表的论文还获得了业内大奖。表演魔术的马特·普理查德博士. 图片来自:Instagram @sciencemagician不仅如此,他还与超过一百多家学校合作,开展教学与演讲活动,希望以魔术为载体,去激发大众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他想为更多人带来「惊喜」。马特·普理查德博士发布的完全不带剪辑的魔术表演. 图片来自:Twitter @Dr Matt Pritchard魔术有无穷的力量,因为魔术可以让我们扔掉规则。 作为魔术师,我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被改变了,我与「不可能」共舞,我摆脱了条条框框的限制。我在这里也结识了新朋友,因为我想让我的观众的想象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马特·普理查德博士(Dr. Matt Pritchard) 最近马特还将自己在 2021 年的魔术创意剪成了一个视频合集,发在 YouTube 上供观众学习。赢得第二名的作品是「变化中的房间的错觉」(_The Changing Room Illusion_)。这个 1 分 2 秒的视频好像很没诚意,全程只给观众看科学实验室的接待室,一动不动的长镜头竟然持续了 51 秒。「变化中的房间的错觉」(_The Changing Room Illusion_). 图片来自:年度最佳视错觉大赛官网但神奇的是,我们以为什么变化都没发生的 51 秒里,这个东西有点多的房间却发生了很多变化。假设摄像机就是我们的眼睛,在我们眼皮底下这些事物竟然被偷龙换凤,我们还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吗?睁大眼睛,下面这张可不是静态图,而是有「魔法」发生的视频片段。
「变化中的房间的错觉」(_The Changing Room Illusion_). 图片来自:年度最佳视错觉大赛官网 创作视频的作者 Michael A. Cohen 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后,身为教授的他最擅长的领域是感知和意识,难怪他做起「欺骗意识」的视频如此上手。此外很有趣的是,入围前十名名单中的 3 款作品有点相似,分别是「噢啦啦盒子」(_Oh La La Box_)、「向上物品的错觉」(_Rising Object Illusion_)和「立方体疑团」(_Cubic Confusion_),这 3 个视频作品的关键角色都是伪装成三维物件的二维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