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8日起,游戏茶馆已经放假啦。在放假期间,我们编辑部小伙伴们选出了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文章再度发布出来,望读者朋友们多多指教。 |
画画这个“饭碗”,AI抢得动吗? |
作者:孔雀橘子
除了上文提及的几款工具外,Stable Diffusion、Dall-E2、百度的文心一格等更多不同类型的AI绘画工具正在持续涌现。如今,无论你想要获得的是一副写实或抽象的作品,还是中国风或二次元的作品,你都能找到相应的AI工具。
今年6月,B站UP主大谷甚至利用DD画出了一个兼备完整性和观赏性的MV。可见,绘制2D图片可能还只是AI作画工具潜能的冰山一角。
可以说,AI已经发展到了几乎“什么都能画”的程度,个人画师要与这样全能的AI进行效率竞争,已基本不可能取胜。
02
AI作画是创作?是抄袭?
在不断进行技术迭代的同时,AI绘画引起的争议性事件从未止息。
8月29日,专攻日系二次元画风头像的AI绘画网站mimic上线测试版,用户可以在该平台上传图像,并在AI完成学习后获得相同画风的AI画作。但是在测试的第二天,该平台就因为受到大量画师的抵制而不得不宣布暂时停止测试。
这些画师的担忧主要来自于,AI绘画作品的版权归属问题仍未定论,且AI作品的滥用很有可能会对原作者的声誉造成影响。此外,发布在网络上的图片被无限制应用于AI学习和模仿,也让部分画师产生了一种自己练习多年的成果正在被窃取的危机感。
实际上,不仅是mimic,以上提及的所有AI绘画工具,实现作画的基本原理都是对网络上的海量绘画数据进行学习与量化,然后再根据用户想要产出的内容特征,通过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实现的。
因此有人将本质就是“缝合”的AI绘画称之为“AI抄袭”。
最让人无力的是,当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可用于对这类AI学习行为进行界定和限制,AI绘画的版权归属问题也悬而未决,这意味着原作者的维权之路必定十分艰难。
对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与人工智能法治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李宗辉认为,由于人工智能绘画原理的独特性,在人工智能绘画行为过程中,机器学习对相关作品的利用行为和绘制过程对版权作品的使用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版权侵权,因此,对人工智能绘画中版权侵权的法律规制应该对AI开发者、训练者和使用者行为提出一定要求和限制,要求他们在技术上和行动上承担相应的注意义务,以及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
03
AI作画是敌?是友?
除了版权问题,飞速发展的AI绘画可能会再一次超过人类,并抢走人类“饭碗”的焦虑氛围也愈演愈烈。
8月31日,由MidJourney生成的画作《空间歌剧院(Thétre D'opéra Spatial)》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的数字艺术类美术比赛中斩获魁首,高调吹响了与人类同台竞技的号角。
《Thétre D'opéra Spatial》
同月,美国《大西洋月刊》记者查理·沃兹因为在给自己的一篇文章中,使用了一张Midjourney绘制的图片的作为插画,引起了大量插画师的抗议。
抗议者认为,作为一个全国性质的报刊杂志,《大西洋月刊》带头使用AI画作的行为可能会引起更多媒体的效仿,从而挤压插画师的商业空间,导致部分画师收入降低,甚至失业。
虽然在受到激烈的抨击后,查理·沃兹本人已公开发表道歉,但这一事件还是将AI和人类画师的商业竞争摆上了台面。
客观来讲,现在的AI离替代人类画师,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
首先,AI作画仍处于调教迭代的成长时期,当前的AI在内容理解和表达的准确性上依然不太完善。比如近期就有网友发现,已经会画脸的AI,似乎还不会画手。因此,至少在当下,画师在AI作画的前期调教和后期修正仍旧不可或缺。
其次,AI虽然画得快、画得好,但是并不具备独立的设计能力,在学习内容停止更新和扩充的情况下,AI产出避免不了走向同质化。仅在这一点上,AI就难以与拥有无限设计灵感的人类相抗衡。
虽然AI绘画不至于直接砸掉画师饭碗,但相关技术的高速发展还是有可能会对行业带来一些值得重视的影响,比如可能会降低绘画门槛、拉高行业对专业画师的能力要求,甚至有可能会催生一些新岗位的诞生。
图源:网络
知名插画家、漫画家斋藤直葵在一次分享中表示:AI不会是创作者的敌人,反而会是推动他们进步的益友。斋藤直葵认为,AI可以创作出技术层面上很厉害的绘画作品,然而它们却无法打造出触动消费者内心的、有故事的东西;对于创作者来说,AI画作可以提供以他们更多参考和灵感,从而提升画师产出的效率;而且不能画画的人,也可以通过AI技术的使用表达自己的想法,享受创作的乐趣。
和斋藤直葵拥有一样看法的人并不在少数,许多绘画、游戏等行业人士认为,在AI技术的支持下,更多人得以脱离重复性工作的桎梏,投身到创意类工作上去,同时AI画作还能够当做参考,减少与画师之间的沟通成本,提升产出效率。
在技术仍处探索和积累的高速发展阶段,AI作画究竟会为人类带来什么还犹未可知。但是茶馆认为,当我们无法阻止技术前进的脚步时,接纳新技术,将“危险的斧头”变成工具,或许才是让危机变机遇的有效方案。
04
AI绘画发展浪潮势不可挡
游戏行业作为技术敏感度十分高的行业,已经早一步意识到了AI作画作为“工具”的重要性,且已有部分游戏公司在游戏研发过程中用上了AI作画。
早前,《赛博朋克2077》场景设计师Timur Ozdoev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受限于团队规模,他在带领团队开发独立游戏《Cognition Method》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利用AI作图制作概念原画、生成素材,而AI的表现最终也完美地满足了他们提升开发效率的要求。
任职于某游戏公司的网友@正义的史官 发布微博表示,他们公司已经用上了AI作画制作游戏icon、美术参考图,还建议研发人员应该尽早开始学习使用AI画图。
在与茶馆的交流过程中,许多同行也表示已经开始尝试AI作画。目前,在版权保护还未完善的技术尝试阶段,国内游戏团队大都只是利用AI绘画做原画参考、icon、徽章或loading界面。
虽然目前AI绘画在游戏开发过程中可应用的范围十分有限,但是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AI绘画技术发展浪潮已经势不可挡,未来,AI绘画很有可能会成为游戏行业的必备技能之一,而茶馆也期待着这一项新技术为行业带来更多惊喜。
05
AI“斩杀”不分高端和低端
综上,目前AI作画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相信随着相关权益界定问题的解决,AI作画在更多行业、更多场景下的应用也指日可待。
但是要是说AI会有选择性地替代掉那些“低端画法”,这就有些让人难以理解了。且不论用“高端”和“低端”来对画师进行分类是否合理,茶馆认为,人类相较于AI作画工具,最大的优势一定是情感表达和艺术共鸣,相反地,技术才是最容易被AI学习和替代的。达·芬奇、梵高等伟大画家的名字被输入关键字一栏之后,AI不也同样迅速地输出了与其画风类似的作品吗?
因此,茶馆可以断言,若是只比较绘画技术,没有人可以从AI的铡刀下幸存。
文章转发自游戏茶馆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