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宇宙:本站分享元宇宙相关资讯,资讯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平台立场无关,仅供参考.

真极客都懂的七个「梗」

  • 极客公园
  • 2022年9月21日12时

极客们说出的某些话

为什么能够振聋发聩、历久弥新?

它们澄澈,像面镜子

诚实地映照他们的心

它们锐利,像是子弹

轻易地击中我们的心

那些话,是创新者的凝练和写照

那些话,真诚如水、炽热似火

那些话,仿佛自有重量

那些话,冒险者会带着踏上旅程

那些话,将人们都联结到一起

每一次,它们都能晃动科技信仰者的内心

启发你我的好奇之心、改变之力



我们挑选了7 句科技圈的「极客名言」和他们背后被广为流传的 7 个「梗」——它们有的成为警世的灯塔,有的诠释着初心,有的满是情怀浪漫至极,有的令人摸不着头脑但却能招来万千解读,有的会引人发笑……


记忆里,它们的存在像模糊的像素,在你需要的时候,话语的力量会一点点清晰,给你答案。



1.


All good things.

—— Steve Jobs


一切美好的事物。

—— 史蒂夫 · 乔布斯



「All good things must come to end」是句谚语,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结束,并没有什么能永恒。人们用它来表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遗憾。


2011 年 10 月 5 日,56 岁的乔布斯故去,互联网上满是讨论。人们讨论他对产品的审美,在他的管理下的苹果「chic」的倾向要大于「geek」;人们讨论他在商业上的离经叛道,流传着他亲自为广告「Think Differenet」的配音;人们甚至还讨论他私下暴虐乖张、固执已见的细节……但基调都是遗憾,他们对一个与众不同的商业人物的消逝,感到遗憾。


于是,人们开始「考古」乔布斯的往事。


1984 年,乔布斯在发布会上介绍麦金塔,那台电脑被启动后滚动着显示精美绝伦的图形界面,其中就有一副名为Woman Combing Her Hair的版画。彼时,乔布斯就把自己对日本艺术的偏好塞进了产品中。


乔布斯还经常谈到他从禅宗佛教中汲取灵感,以及对日本料理的热爱。他爱吃寿司。在去世前一年,乔布斯到京都一家叫「Sushiiwa」的寿司店用餐,赞不绝口。本来店长希望乔布斯可以为他的女儿 Yukako 签一个名,虽然乔布斯很少为人签名,但那天却欣然接受了这个请求,随后在店里手写了「All good things」这句话。


|乔布斯为 Sushiiwa 寿司店老板女儿 Yukako 写下的话。

图片来源:NHK


「他可能已经意识到他的生命将在什么时候结束,」店主回忆说,「所以选择不写整个句子,只写了前三个词。」


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寿司店的美味,也是乔布斯生前创造的那些产品。寿司和苹果产品有什么关系呢?有人说,都需要匠人极度专注才能做出来。也有人说,这三个词是那时的乔布斯以他自己的方式,向这个世界的一种告别吧。


|日本京都 Sushiiwa 寿司店。那是乔布斯生前最后一次到访日本。

图片来源:NHK



2.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 Whole Earth Catalog (WEC), 1974


求知若饥,虚怀若愚。

——《全球概览》杂志 1974 年停刊号的封底告别语



乔布斯逝世后,人们整理、传播着他的语录。其中,「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或许是传播得最广的那句,它简短,但无比震撼,诱使人们思考为何要饥饿、愚钝。


这句话,最早出现在 1974 年印刷的一本纸质刊物上。这本刊物就是《全球概览》,乔布斯将其视为他们那一代人的圣经。60 年代后期,那时还没有个人电脑和桌面印刷系统,所以那本书完全是靠打字机、剪刀和拍立得相机做出来的。有点像是 Google 的平装版。在 Gogle 诞生往回倒 35 年,它充满了理想主义,满是灵巧的工具和伟大的见解。


1974 年《全球概览》停刊,正在是最后一期的封底印上了那句广为人知的话。杂志的创始人 Stewart Brand 解释过其中意涵:要有像初学者那样的心态去看待新事物,有好奇,想冒险,并且始终觉得自己知识不够,得打开心智去探求。



「我认为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做到这一点:例如拥抱互联网,拥抱科学,经常去旅行,去了解那些跟你不一样的人。」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纸质的《全球概览》「死去」。但总是会有人翻出封底那张清晨乡间公路的照片,Brand 曾在脑海里想过一个画面:一个年轻人在这条公路上,他有点饿(hungry),也很清楚自己对前面的道路一无所知(foolish)。


「如果你有冒险精神的话,你可以自己找到这条路的。」乔布斯 2005 年在斯坦福的讲台上这样说。



3.


42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DouglasAdams


四十二

——《银河系漫游指南》,作者道格拉斯·亚当斯



在 Google 搜索框输入「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按下回车键,你能看到一个置顶的计算器界面:它算出了宇宙的终极答案,是「42」


这是一个「梗」。从 1979 年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出版以来,这个梗就有了。在书里,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跨纬度生物种族,造出超级计算机「深思」,为的是解答宇宙的终极答案。「深思」在算了 750 万年后,支支吾吾地对追问者说,「你们真的不会喜欢这个答案的……是 42。」




「42」从书迷群体中扩散开来,更多人开始解读为什么是 42。有人说,因为「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就是 42 个字符;有人说,物理学里最小尺度核子和最大尺度宇宙,中间刚好跨越 42 个数量级;有人说,十进制中的 42 在 ASCII 码表中对应的字符是「*」,而后者在计算机语言中可代表一切字符串……各路解读的「牵强」程度,终于让小说作者 Douglas Adams 坐不住了,表示他只是随手一写,「这是个玩笑。」


宇宙的终极答案是个玩笑。哪来什么预定的意义,你探索的过程,有时才是意义本身。人们几十年来,围绕 42 做出的多种空穴来风的解读,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无意义」的一种回应和挖掘,因为这纯粹胡扯的 42,人们聚到了一块。



4.


On my business card, I am a corporate president. In my mind, I'm a game developer. But in my heart, I am a gamer.

—— Satoru Iwata


在我的名片上,我是任天堂的社长。在我的脑海里,我是个游戏开发者。而在我内心深处,我是一名玩家。

—— 岩田聪,任天堂第四任社长




2002 年 5 月的某一天,新主管岩田聪被任天堂时任社长叫去,本以为会被解雇,没想到对方当场临危受命。彼时,索尼和微软的市场攻势可谓「咄咄逼人」,而任天堂在 2001 年推出的 GameCube 并没激起多大水花。


岩田聪上任后推出了 DS,和当时的流行主机相比,DS 更像是玩具。更让团队不解的是,在设备发售前夕,岩田聪竟开始筹划《脑力锻炼》——此前市面上少有的,做给老年人游玩的益智游戏。团队还做了满足女性玩家饲养电子宠物的需求的《任天狗》。岩田聪开始讨好「还不是玩家的玩家」。


这种策略奏效了,当时的日本,每五个人就有一台 DS。甚至,1.54 亿台的总销量,至今仍是任天堂所有游戏机中销量最高的。


其实,岩田聪只是做了「简单快乐」的游戏。在 2005 年的 GDC 游戏开发者大会上,岩田聪上台说道,「只有触发了玩家的这些情感响应,我们的所作所为才有价值。」满足热衷挑战的核心玩家,也看到此前未被满足的边缘玩家,岩田聪为任天堂打上了这些印记:游戏要做重,也要做轻。


2015 年 7 月 11 日,岩田聪因胆管肿瘤不治去世。但人们一直记得他做过的那些让人先是微笑,然后大笑,最后大喊精彩的游戏;记得他在 GDC 上说的那句话,「在我的名片上,我是任天堂的社长,在我的脑海里,我是一名游戏开发者,而在我内心深处,我是一名玩家」;记得他的「玩家之心」。



5.


Senator, we run ads.

—— Mark Zuckerberg


参议员先生,我们有广告啊。

—— 马克·扎克伯格




2018 年 4 日,美国国会就隐私、信任和剑桥分析公司丑闻等问题对扎克伯格进行拷问。当时,有多达 8700 万用户的个人信息在政治广告中被滥用。


扎克伯格被数十个议员和媒体的「长枪短炮」包围,将被轮番拷问十小时。只见他带了写满了字的备忘小抄,过程中不时微笑、喝水,这些动作都被网友截取,并制成「表情包」,人们调侃「他太像机器人了」、「他会不会是蜥蜴人?」


议员们也未能幸免于成为 meme。「名场面」是参议员 Sen. Orrin Hatch 一脸严肃地问道,「用户不用付钱,这样的商业模式你们怎么维持下去?」扎克伯格愣了几秒,做了解释:「参议员先生,我们有广告啊。(Senator, we run ads.)」对方回道,「我知道了,挺好的。(I see. That’s great.)」


议员们对互联网「免费模式」的运作逻辑,一无所知。值得注意的是,扎克伯格面对对方的追问,说了大量的「following up to do」。直至目前,隐私保护和数据归属,仍是用户和平台争论不休的话题。


后来,扎克伯格解释了自己在听证会上的「机器人」行为,「参议院听证会可不是个强调人性的环境。如果你在那里待上六七个小时,表情管理也难免会失控。」



6.


I would like to die on Mars.

—— Elon Musk


我愿意死在火星上。

—— 伊隆·马斯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根本不想当总统,听起来没什么意思……我被问到你想死在火星吗,我想,生于地球,但死于火星,还挺酷的。」马斯克在 2021 年的 Code Conference 上说。类似的话,他 2013 年就在 SWSX(西南偏南大会)上说过了,「I would like to die on Mars」,但不是开到火星上空然后俯冲自杀,他想留在火星生活。


他希望,他开往火星的旅程最好是单程的。


马斯克对于火星的热情,并非一时兴起。早在 2001 年,他就重拾自己儿时就有的太空梦,公布「火星绿洲计划」,开始畅想太空探索和火星移民。首先得有火箭,马斯克跑去莫斯科,打算买下 3 枚洲际导弹,再改成运载火箭,但「上天」的价格不菲——对方给出了单枚 800 万美元的报价。四个多月的谈判失败。


但就在回程路上,马斯克看到了一份火箭研发造价表,如果按零部件的价格计算,一个火箭的制造成本仅为对外售价的百分之三,如果重复发射,还能更省钱。2002 年,他就成立了 SpaceX。


20 年来,SpaceX 带来的巨大变革不言自明。下一个 20 年,马斯克「希望火星上能有个自如运行的城市」。他同样运筹帷幄,第一步是开发能够携带卫星的火箭、轨道,将机组人员送达空间站;第二步是在太空建造全球通信系统;第三步开始建造基地。


2021 年 3 月,马斯克在自己的 Twitter 简介里加上「Imperator of Mars」(火星皇帝),不少人对此嘲讽,但也有人认为「这说不定又会被他实现了」。



7.


Never grow up.

—— Walt Disney


不要长大。

—— 沃尔特·迪士尼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966 年,创立迪士尼的华特·迪士尼突然去世,有媒体撰文悼念:「在治愈和抚慰饱受困扰的人类灵魂方面,他的贡献可能比世界上所有的精神医生还要大。」


据说,迪士尼本人会在动画师桌上贴写着「保持可爱」的便条,也因此,那些虚拟角色都有着相比现实动物更大、更圆的眼睛,他比谁都清楚可爱的力量能够诱发人们的怜惜。


为了治愈人们,迪士尼还找来了一群「幻想工程师」,他们负责编写故事,也在游乐园里设计和故事相关的角色、表演、音乐、建筑等要素。他们的目标,是要让你进入一个沉浸感极强的场景。


早年前,迪士尼布设了一个古老西部故事氛围下的游乐园,当时有工作人员将车开了进去,现场一位「牛仔」打扮的 NPC 开口质问:「这里是 1860 年,你开辆车干什么。」除了卡通角色的憨态可掬,这种力求真实的造梦,都是迪士尼吸引人、治愈人的原因。


当你踏入任何一个迪士尼乐园,你就会发现,它们的设计是为了激发你内心里的孩子,无论你的现实年龄几何。一些心理研究表明,社会的目标导向也开始压抑我们爱玩的天性,甚至从童年时代就被压抑。


迪士尼觉得,如果人们没有彻彻底底地玩乐,就没有真正表达自己。(If you’re not having fun, you’re not truly expressing yourself.)他给的建议是,「Never grow up.」





还有好玩的「梗」在这里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